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于1985年,是自治区唯一的三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是集自治区骨科研究所,自治区骨科质量控制中心,国家骨病防治基地,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技术合作医院于一体的国务院指定的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骨科硕士生培养基地,承担着自治区医疗、康复、保健和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科研等重要任务,是内蒙古(骨科)医院联盟的发起单位。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年出院病人总数约2.6万人次,年手术量超2.2万台次,门急诊量超20万人次。在国家卫健委已公布的4次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连续4年获得专科组最高的A级评价,其中两次取得全国专科医院(手术组)第3名,两次取得全国第6名。经过近40年的发展,医院在专科建设的道路上实现了由弱到强、由专到精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在自治区乃至华北地区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化专科医院。 近10年,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质量月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单位、全国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自治区民心医院、自治区“公益之星”先进集体、自治区巾帼建功文明岗、自治区百佳文明服务窗口单位、首府十佳百姓公益医院、自治区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自治区百姓口碑金奖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区优秀医保定点医疗单位、第三届“中国医院百强院”、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2019-2020 年度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19 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科发展 医院骨科2010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02年、2009年、2017年三次蝉联内蒙古自治区领先学科,2017年手足显微外科被评为自治区领先学科。2022年脊柱外科、创伤急救外科分别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工程临床优势、重点专科。2023年脊柱外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是自治区优先支持建设的8个相关临床专科之一,获批国家建设资金500万元。2023年京蒙协作政协助力“医疗倍增计划”北京积水潭医院与我院就重点专科“创伤急救外科”建设签订协作协议。 医院骨科专业细化为8个亚专业:脊柱外科中心(ABCD区床位164张)、创伤外科中心(ABC区床位156张)、手足显微外科中心(ABC区床位140张)、关节外科中心(ABC区床位120张)、康复医学中心(AB区床位90张)、运动医学中心(AB区床位65张)、儿童骨科医学中心(50张)、骨病骨肿瘤中心(20张)。此外医院还设置综合内科(神经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综合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肛肠外科)、骨质疏松科、风湿免疫科、重症医学科(ICU)、胃肠镜中心、口腔科等专业。体检中心计划在明年向社会开放。综合支撑保障学科建设持续强化,专业门类日趋完善,骨科优势更加突出。 医德医术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115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08人,正高职称119人,副高职称136人;博士64人,硕士24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3人,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被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获得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8人被评为“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19人被列入自治区人事厅“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三层次人选,2人被列入自治区教育厅“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被确立为自治区卫生学术技术中青年骨干。15个团队获批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创业团队。 医院在严重脊柱畸形、复杂颈椎脊髓损伤、脊柱微创手术、显微组织移植及断肢(指)再植、骨感染、骨髓炎、复杂骨关节损伤修复与重建、小儿先天性骨关节疾病、人工关节置换、严重四肢创伤、骨盆髋臼损伤、骨肿瘤、骨科康复、骨质疏松及部分骨科基础研究方面居自治区领先水平,部分项目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建院至今,已有39项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其中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2017、2018、2020年各1 项),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000年1 项、2022年2 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共计32项,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9项,承担省部级课题221项,厅局级课题430项。荣获自治区医学会科技奖29项,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共计3000余篇,其中中华级核心、国家级核心论文800余篇,并有近200篇论文被 SCI 收录。 多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到国内外学习深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蒙古、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技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协议。医院目前设立了4个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工作站,聘任了6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 设施环境 医院于2021年9月20日实现整体搬迁,新址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尔沁南路59号,规划占地总面积254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住院楼15层,门诊楼5层,地下1层,编制床位1000张,设有20个临床病区,康复医学中心治疗区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服务半径辐射蒙古国及周边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医院目前共有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67台,其中包括自治区首台“天玑Ⅱ”骨科手术机器人 1 台,3 台核磁共振系统(包括3.0T 核磁共振1台,1.5T核磁共振2台),3台高端 CT 机,数字肠胃机1台;同时还拥有 G 型臂、C型臂以及骨科超声手术仪、椎间盘镜、椎间孔镜、关节镜等骨科手术需要的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等先进医学诊疗设备。 品牌文化 近年来,全院上下团结一心谋发展,凝心聚力创名院,医院的综合能力、社会认可度、职工获得感和凝聚力都在不断攀升。医院提出了建设“美丽二附院”发展目标,努力打造服务型医院,美化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内涵建设,创建品牌文化,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医院开设 “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就医感受;在一楼门诊大厅窗口开设免挂号费的“惠民门诊”,便于复诊病人开具常规辅助检验和检查,全年预计为就诊百姓节省挂号费用约20余万元;丰富职工精神生活,不定期举办各类文艺汇演、文体活动,依法依规保障职工福利待遇;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与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党建共建合作关系,每年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义诊、健康宣教、技术帮扶、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30余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医院社会影响力。 医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建设“以骨外科为龙头,以康复专业为特色,以相关学科为支撑和保障、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战略目标为指引,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落实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创新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持续提升广大患者的就医体验,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化建设、助力健康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5-02-26 16:05: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癌症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防癌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医院始建于1921年,时名归绥铁路卫生院;1958年与丰台铁路医院合并整体搬迁到现院址成立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医院;2004年整建制移交至内蒙古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2年经自治区卫计委批准增挂“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名称,并确定以肿瘤专科作为主要发展方向;2022年5月18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正式批复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三批建设项目。2023年2月1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作为内蒙古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正式揭牌运营。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现有床位900张,内设机构56个(综合管理机构19个,医疗科研机构37个),外科科室10个,内科科室14个,医技科室9个。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9.15万平方米,总编制床位数达到1100张,在现有学科基础上进行转型,增设科室28个,打造5个肿瘤中心和9个外科系统,实现肿瘤全学科体系建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三批建设项目,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全面对项目医院的医疗运营管理和质量安全负总责,目前总院已落实了100余位临床和管理专家的派驻工作,整体带动学科建设、科室管理稳步提升。同时,聚焦肿瘤疾病诊疗水平提高,不断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通过MDT远程医疗技术对肿瘤患者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估,制定诊疗方案和优化治疗流程,形成良性的高效互动模式,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为肿瘤患者的精准化治疗奠定基础。 医院以“肿瘤精准医疗”为抓手,成立三个自治区一级学会(内蒙古肿瘤防治学会、内蒙古乳腺疾病防治学会、内蒙古分子诊断学会),为科研项目搭建平台。近五年科研立项113项,国自然5项,省部级62项,厅局级47项,获奖6项(自治区级、市级、医学会),专利25项,科技论文583篇,其中51篇SCI论文。医院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7人,自治区“321”人才8人。正高职称106人,副高职称17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本着“引育结合 以育为主”的原则,先后选派优秀专业人员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高水平医院进行进修培训;选拔青年骨干医生赴意大利、美国和日本进行研修学习。 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将打造成一所集医疗技术、科技创新、医教协同、肿瘤防治、品牌影响力的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对现有建筑进行提升改造和利用周边70余亩土地进行建设,包括移植病房楼、核医学中心等,通过5年的建设,打造北方地区“国际质子中心”;购置回旋加速器、PET-MR等设备,优化医疗设备配置,推动区域内肿瘤科学化诊疗体系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打造电子病历、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推进院际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的整合管理。 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医院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锚定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宏伟蓝图,加强健康教育、早期筛查干预和健康管理,推进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前行,实现百姓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服务,为更多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2025-02-26 16:07:46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21年,前身是一所比利时公教医院,名为归绥公教医院,198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并沿用至今,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急救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医院在职职工总数2075人,专业技术人员1879人,占职工总数的90.6%;管理人员83人,占职工总数4%;工勤人员113人,占职工总数5.4%;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2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74人。医院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中蒙医药青年领军人才、“英才兴蒙”工程人才、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个人及其子工程培养人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青年领军人才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32人。医院拥有3个“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团队。 医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以“学科、平台、人才”三大战略为引领。近五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医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临床技能中心相继投入使用,与高校、院所建立科研教学合作,2023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批准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呼和浩特医院”;2024年被国家卫健委认定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起“救死扶伤与教书育人”双重职责,体现了三级甲等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1个;市级重点学科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医院拥有首府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学科4个,分别为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及变态(过敏)反应科;变态反应科荣登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2022年度变态反应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第六,已连续两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上榜医院。2024年7月我院成功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变态反应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指导全市的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依托变态反应专科实力,2024年我院成功获批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过敏性疾病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建设专科微创外科为医院整合肝胆胰脾外科、胃肠外科、甲乳疝外科、胸外科、妇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和介入治疗科技术力量组建而成,按照学科建设进行提级管理,肿瘤微创外科救治技术常规稳定开展,使微创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相关学科聚焦于“老(高龄)、大(重大操作)、难(疑难危重)”等群体救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借助京蒙协作与帮扶契机,医院积极引进国内顶级专家组建疑难复杂手术操作团队、疑难重症救治团队、超声介入团队、疼痛诊疗团队、血管外科团队以及过敏反应诊疗团队等,让患者“大病不出区”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一切以患者为出发点,高端、便捷、经济是我们的特点! 为进一步优化首府医疗资源布局,2023年10月我院与玉泉区人民政府签约合作,托管玉泉区红十字医院,加挂“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玉泉医院”牌匾,成为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单位;2023年12月根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医院,由我院负责开办运营,至此构建了以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主院区为一体,玉泉医院、云谷医院为两翼的运行架构。 2019年建立呼和浩特市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连接呼市5个旗县区33家医疗机构,极大地方便了我市偏远地区患者就医。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可以与国内外2000余家医疗机构16000余名专家进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手术转播等工作,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检验、影像等专业。2022年9月2日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设有60个临床科室、专病门诊,患者可在线挂号、缴费、查询报告,医生可在线开检查单、检验单、处方等。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定不移贯彻“点面结合、错位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党建为统领,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患者满意、员工满意”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基石,围绕专科技术能力、人才引育、薪酬改革、信息化建设、科研教学等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取得新成效,努力打造自治区一流三甲综合医院,充分发挥公立医院作用,为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02-26 16:10:53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的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532医院,该院于1958年5月从朝鲜战场归国后,集体转业组建了呼和浩特市传染病医院,1991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 医院定编床位400张,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规模、设施、诊疗、消毒、隔离等条件均为自治区同类医院之首。门诊、病房、供应室均按照法定的传染病管理 规范设计,布局合理,隔离严密。每间病室设1-3张病床,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漱间,病房楼之间的病室设双通道,内外走廊,院内绿数成荫,亭台花榭,曲径通 幽,花园式建设已初具规模。 医院在发展上强化区域间合作,实行强强联合。2001年医院成为全国知名、技术力量雄厚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分院。该院定期派专家来医院进行临床术、科研、教学指导,医院一直派医务人员到该院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的医学科学技能及管理经验,使整体服务水平不断追踪新高峰。 医院重视科教兴医,近几年来,获自治区医学成果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多年来,承担着内蒙古医学院传染病教学任务,是临床见习和实习基地,2008年 通过卫生厅联合医学院所做的教学医院的教学评估,现有3名医学院兼职教授。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传染病重点学科,同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防治重大 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也是首府地区手足口、H1N1甲流、H7N9甲流、艾滋病、布氏杆菌病定点收治单位。 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设备先进,设有百万级层流手术室、负压病房、ICU病房。主要诊治各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种常见 疑难传染性疾病,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人工肝支持治疗技术、腹水浓缩回输技术及腔镜下介入治疗技术,救治了许多重症肝病患者,医院运用母婴阻断技 术,直接降低了乙肝垂直感染的发病率,阻断成功率达97%以上,为乙肝育龄妇女带来了福音。 医院将不断完善肠道、呼吸道、皮肤性病、肝癌介入和针对传染病患者的血液透析、外科、病理科、妇产科等特色科室。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真正的“大专科、小综合”的现代化传染病专科医院。
2025-02-27 15:28:16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原名呼和浩特市中蒙医医院(原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成立于1962年,是一所以蒙医、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五十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保护和扶持下,医院得到健康的发展。 医院占地130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700张。现有在职职工1000余人,其中卫技人员640人,博士学历专业人员10人,硕士学历专业人员90人,自治区名蒙医、名中医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拥有国家重点专科1个(蒙医五疗科),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温启宗传承工作室、黄海波传承工作室)、自治区重点专科5个(脾胃科、针灸科、脑病科、心病科、蒙医针灸推拿科),市重点专科5个(蒙医肝胆科、蒙医肺病科、治未病中心、老年病科、肾病科)、院士工作站1个(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医院设有蒙、中、西医门诊科室67个,病区12个,医技科室6个。配置有1.5T核磁、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机等大型先进诊疗设备及蒙中医特色治疗设备。 为使我市的民族医药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于2012年批准我院的新建项目,并将此项目列为全市重要民生工程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工程予以重点支持。新医院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720张。经4年努力,新医院于2016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12月28日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同日更名为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 2017年初,经市政府批准,呼市医养中心建设项目又落户我院。此项目位于医院东北侧,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拟设床位1000张,目前已启动项目立项、施工图纸设计、建设资金筹集等工作,预计2018年破土动工。届时,医院无论规模上,还是学科发展上,都将达到自治区领先水平。 新医院开诊4个月来,各项工作渐入正规,病床使用率达到96%,医院以民族医疗特色和优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医院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和业务工作的日益繁荣,随着医养结合项目的建设和启用,医院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奋进中的呼市蒙医中医医院将秉承蒙中医为主、蒙中西医相结合的办院方针,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思路(一体指医疗为主体,两翼指蒙中医医养康复和蒙中医养生保健相配合),为国内外群众提供优质、便捷、价廉、满意的服务。
2025-02-27 15:31:57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创建于198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口腔医疗专科医院,1997年经国家卫生部评审批准为“二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2012年被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核准为三级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自治区规模最大、医疗技术条件最为雄厚的唯一一所公立三级口腔专科医院,是中华慈善总会“微笑列车——唇腭裂矫治项目”定点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呼和浩特口腔医院、呼和浩特市口腔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2012年9月,医院新址大楼落成,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8480平方米,总投资亿元。全院在职职工155人,中、高级职称56人,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ICDChinaSection)院士1人。目前,设有高档牙科综合治疗椅80台,病床33张。拥有意大利管路自动清洁消毒口腔综合治疗椅、STA无痛麻醉仪、超声根管治疗仪、彼岸种植机、热牙胶根管充填仪、种植体动度测量仪、锥形束CT机、芬兰口腔全景机、数字化牙片宝、德国迪尔正负压抽吸系统等先进诊疗设备,并从意大利引进先进灭菌设备。新引进牙科显微镜、CAD-CAM系统、椅旁扫描仪、笑气吸入镇痛系统、多功能激光治疗平台、皮肤色素疾病性激光治疗系统、点阵射频等先进诊疗设备,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均属西北地区一流。医院设有15个临床医疗、医技科室。目前,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儿童牙病科、牙周粘膜科、老年综合科等专科建设已达到区内先进水平,市级重点专科4个,医学美容科、干部保健科、特需门诊等的创立,隐形矫治、舌侧矫治、瓷贴面、牙周手术、无痛治疗、微创拔牙、种植等特色诊疗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全方位、多角度、精细化地服务患者。医院践行“三好一满意”服务宗旨,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面实行“一人一机一用一灭菌”的口腔专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兴院”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拓展对外交流领域,医院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等知名口腔医院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签订京蒙省际医院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来自国内知名口腔医院的多位专家先后来院开展技术交流和学术讲座。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秉承“厚德精医”的院训,实施专业、专科特色品牌战略。医院广大干部职工有信心、有勇气、有魄力,不断继承荣光,践行梦想,弘扬“厚德精医”精神,力争以安全的医疗质量、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全力打造专业、专科品牌特色,为把医院建设成为西北地区一流的口腔专科医院而不懈奋斗!
2025-02-27 16: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