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4年)
发布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1-08-23 11:37:22
VW001.050.20140323.001
我们愿意同欧方相互交流学习,互通有无,推动各自改革发展取得成功。我们也希望同欧方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致力于基于规则的,更加透明、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治理体系建设。
我将同欧洲领导人就深化中欧人文合作、便利双方人员往来等交换意见,努力增进双方民间友好,促进东西方两大文明互通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繁荣。
习近平:《打开欧洲之门携手共创繁荣》,刊载于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2014年3月23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5日
VW001.050.20140324.001
中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继续致力于加强核安全政府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核安全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坚持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
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成果。
中国将坚定不移支持核安全国际合作,愿意为此分享技术和经验,贡献资源和平台,促进地区和国际核安全合作。中国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核安全活动,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实物保护咨询服务。
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矛盾和争端,同各国一道致力于消除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存在的根源。
习近平2014年3月24日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VW001.050.20140325.001
互尊互信、坦诚相待是中法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是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的重要法宝。互利共赢、互惠共容是中法关系能够长期造福两国人民的根本出发点。独立自主、求同存异是中法在国际事务中实现协调和配合的精神基础。同舟共济、面向全球是中法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不懈追求。
习近平:《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刊载于法国《费加罗报》201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6日
VW001.050.20140327.001
坚持互尊互信,巩固中法关系政治基础。双方要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坦诚沟通、求同存异,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的努力,加强战略对话,深化战略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增强中法关系的战略性、稳定性、可预见性,更好维护共同利益。
坚持互利共赢,夯实中法关系经济基础。只有敢为人先,经济合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中法高水平的政治关系才能转化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刚刚发表的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两国务实合作指南。中方愿意同法方一道,牢固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深化经济合作。
坚持世代友好,筑牢中法关系社会基础。双方要以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以刚刚建立的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平台,积极推动两国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使两国人民成为中法友好合作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建设者、真正受益者,尤其要引导两国广大青年投身到中法友好事业中来。
坚持开放进取,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要提高经济合作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体系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公平的多边贸易体系,加强国际援助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坚持紧密协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双方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磋商、协调、配合,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平等协商集体制定国际规则,使中法关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50.20140328.001
让我们理解和尊重对方人民选择的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让我们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以更加创新和开放的思维,赋予中德合作更多战略内涵。让我们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分歧,以更加宏观和长远的眼光为两国关系发展谋划蓝图。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国际机制和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公正合理、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社会共同需求。
习近平:《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刊载于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14年3月2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
VW001.050.20140328.002
中国早就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习近平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VW001.050.20140328.003
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VW001.050.20140328.004
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当然,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习近平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VW001.050.20140328.005
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VW001.050.20140328.006
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我们所制造的将不只是高质量的产品,更是两国人民的幸福和理想。作为亚洲和欧洲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中德经济加强融合,实现亚欧两大经济增长极强强联手,定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习近平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VW001.050.20140329.001
中欧是发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将继续从战略高度看待欧洲,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相信欧洲各国人民也将同样支持中国人民走好自己所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刊载于比利时《晚报》2014年3月29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30日
VW001.050.20140329.002
中国和欧洲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欧盟是全球最大对外援助方。双方在伊朗核、中东、反海盗等问题上进行了有效合作。我们要携起手来,同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一起,建设地球和平家园。
中国和欧洲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作为最大经济体,欧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7万亿美元。中欧要共同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市场开放,致力于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和欧洲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和欧洲都是东西方文化重要发祥地和杰出代表,几千年来相互促进、相映生辉。我们要共同坚持文明多样性,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习近平:《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刊载于比利时《晚报》2014年3月29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30日
VW001.050.20140401.001
我们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要建设和平稳定之桥,把中欧两大力量连接起来。中国和欧盟面积占世界十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3个常任理事国席位。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是双方的共识。我们要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关键性作用。文明文化可以传播,和平发展也可以传播。中国愿意同欧盟一道,让和平的阳光驱走战争的阴霾,让繁荣的篝火温暖世界经济的春寒,促进全人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
我们要建设增长繁荣之桥,把中欧两大市场连接起来。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是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我们要共同坚持市场开放,加快投资协定谈判,积极探讨自由贸易区建设,努力实现到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00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我们还要积极探讨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让亚欧两大洲人员、企业、资金、技术活起来、火起来,使中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我们要建设改革进步之桥,把中欧两大改革进程连接起来。中国和欧盟都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进程,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双方要加强在宏观经济、公共政策、区域发展、农村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对话和合作,尊重双方的改革道路,借鉴双方的改革经验,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
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VW001.050.20140515.001
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相互信任、平等相待是开展合作、实现互利互惠的先决条件。各国人民只有用友好的理念、友好的情谊凝聚起来,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