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2年11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
发布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1-08-23 11:35:38
VW001.050.20130128.001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习近平2013年1月28日在参加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50.20130128.002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
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
习近平2013年1月28日在参加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50.20130128.0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2013年1月28日在参加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50.20130128.004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我们要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发展,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习近平2013年1月28日在参加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50.20130317.001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50.20130323.001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VW001.050.20130323.002
坚定不移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两国人民共同心愿。我们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发展。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两国共同发展,将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我们两国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
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VW001.050.20130323.003
坚定不移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中俄国情不同、条件各异,彼此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去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82亿美元,人员交流达到330万人次,这些数字充分反映出中俄关系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当前,我们两国正积极推动各自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不断创造出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我们要推动两国合作从能源资源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金融等领域拓展,从商品进出口向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转变,不断提高两国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
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VW001.050.20130323.004
坚定不移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
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基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俄友好事业的未来。这次访俄期间,我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两国将于2014年和2015年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方还将邀请包括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在内的俄罗斯大学生代表团访华。在座各位同学是俄罗斯青年一代的精英。我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中俄青年接过中俄友谊的接力棒,积极投身两国人民友好事业。
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VW001.050.20130325.001
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真朋友最可贵。中非传统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我们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这一点绝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而发生变化。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将继续同非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继续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的努力,为促进非洲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同非洲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从各自的古老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促进中非共同发展繁荣。
家和万事兴。全非洲是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今年是非洲统一组织成立50周年,对追求联合自强的非洲各国人民具有里程碑意义。中方真诚祝愿并坚定支持非洲在联合自强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推动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中方希望中非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其他国家同非洲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任何国家发展同非洲关系,都应该尊重非洲的尊严和自主性。
习近平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
VW001.050.20130325.002
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中国致力于把自身发展同非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非洲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机遇同非洲发展机遇紧密融合起来,真诚希望非洲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过得更好一些。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援助和合作力度。只要是中方作出的承诺,就一定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中国将继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落实好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承诺,实施好“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同非洲国家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方将积极实施“非洲人才计划”,未来3年将为非洲国家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1.8万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加强对非洲技术转让和经验共享。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继续为非洲发展提供应有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帮助。
习近平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
VW001.050.20130325.003
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人生乐在相知心。”中非如何知心?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
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发展,中非人民越走越近。一些非洲朋友活跃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们要更加重视中非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中非关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非有志青年共同接续奋斗。双方应该积极推动青年交流,使中非友好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青春和活力。
习近平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
VW001.050.20130325.004
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互认知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中方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
我相信,机遇总比挑战大,办法总比困难多。中方已经并将继续同非洲国家一道,采取切实措施,妥善解决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非洲国家从合作中更多受益。同时,我们也真诚希望非洲国家为中国企业和公民在非洲开展合作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