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4月30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5-04-30 15:28:46
时 间:2025年4月30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支玉香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郑 徽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陈 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马建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5月5日我们将迎来立夏节气,此时日照增加,气温逐渐升高。大家在假期外出的时候要做好健康防护,注意手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长时间户外活动的要注意防晒保湿、防蚊虫叮咬,同时要关注身体可能会出现的异常信号,做好自我监测,健康出行。
今年的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哮喘日”,建议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外出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重点围绕立夏时节的中医保健、哮喘防治、皮肤健康等问题,请各位专家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支玉香女士;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郑徽女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周女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马建岭先生。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立夏后,天气渐热,有的人习惯于贪凉饮冷,请问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脾胃是否会有影响?“苦夏减重”是否可行?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夏养阳”这样一个节律的特点?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马建岭:
脾胃居于中焦,它就像人体的“中央厨房”,作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实际上它的功能是把吃进去的食物加工成营养套餐。脾胃是“喜暖恶寒”,长期吃一些冰淇淋、冷饮这些生冷的食物,会损伤体内的阳气,会导致消化不良、胃口变差、腹泻腹痛等症状,所以这是不可取的。但是,每个人的体质有不同,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也是存在的,所以也有人奇怪,我们大多数西方人为什么能够习惯生冷食物,我们考虑跟他们长期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和体质是有关系的。
进入立夏之后,天气变热,有的人会出现浑身倦怠、胃口变差、腹痛烦燥等症状,这就是我们说的“苦夏”。“苦夏”实际上不是一种病,它只是说我们的身体对炎热的天气一个不适的状态。我们通过“苦夏”来减重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长期的胃口变差,会导致我们的身体进入一个“饥荒状态”,新陈代谢是降低的,这样既不容易减重,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即使体重暂时有这么一个下降,但是饮食恢复之后会出现特别快的反弹。
我们《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立夏时分,建议大家吃一些温热升发之品,比如韭菜、香椿等时令蔬菜。另外,也可以借鉴“夏吃姜”的传统养生方法,吃一些“姜丝陈皮山楂饮”这种健脾温阳、化湿和胃。另外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注意捂好肚子、护好双脚,防止晚上的寒气侵袭。也可以多揉揉神阙穴、中脘穴调理脾胃。这两个穴位,神阙穴是在肚脐中央,用手掌或者手指按摩1到3分钟,中脘穴是在我们心窝和肚脐中间连线的位置,也可以做手掌的按摩。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现在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有很多人用了不少方法,但是改善效果也不明显,然后就不治了。请问这样做有没有什么风险?该如何科学防治过敏性鼻炎?谢谢。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支玉香:
好的,谢谢。我们的鼻腔和耳部以及气道是能够相通的,如果过敏性鼻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它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比方说可以引起中耳炎,甚至可以引起鼻窦炎。如果再往下走的话,它可以累及到我们的咽喉部以及气管和支气管,病人可以出现反复发作性的咳嗽,还有胸闷的表现,这也就形成了我们日常所说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再加严重的话,引起了气道的痉挛,再引起了喘憋,以及呼吸困难,这就形成了典型哮喘。所以,关于过敏性鼻炎,我们一定要进行科学的防治。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防治呢?既然是过敏性鼻炎,首先我们就要明确什么是过敏原,过敏原是哪些?日常能够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的过敏原,比如尘螨、霉菌以及花粉。如果我们是对室内的过敏原,比如尘螨或者霉菌有过敏,我们建议经常开窗通风,来进行环境的控制。如果是对室外的过敏原过敏,比方说非常常见的春夏秋花粉过敏的话,我们就建议这个季节尽可能少在户外长期逗留以及剧烈运动,在室内我们也建议关闭门窗。如果一定要外出,建议戴口罩,经常盐水洗鼻,这样防止我们过多吸入这些花粉。同时,如果在室内待的时间过久,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同时经常进行滤芯的清洁,这样可以防止对过敏原长期的吸入。
如果我们进行科学预防之后还是有发作的话,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建议进行药物的治疗。药物治疗首先建议用生理盐水或者海盐水进行洗鼻,如果还没有控制,加用一些口服的抗组胺药,还有鼻喷的抗组胺药,口服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还有鼻喷的糖皮质剂素类药物,这些药物都是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也防止它向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蔓延。如果再加严重,还有一些中医中药的疗法,比如加一些口服中药,还有一些针灸的治疗。其实在变态反应科还有一个办法,如果鼻炎已经达到中重度了,既然已经查到了过敏原,大家可能都听到过我们有个脱敏疗法,脱敏疗法就是让病人逐渐接触这类过敏原,让他暴露在过敏原的不同的浓度当中,让病人慢慢的就能够适应和耐受过敏原的浓度,这样就减轻了我们病人对过敏原的敏感性。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常有网友调侃说,人到中年,发量稀疏,越来越多的人其实深受脱发的困扰,请问脱发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很好地预防和治疗?谢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陈周:
好的。目前脱发问题大家非常关注,脱发的原因有很多,也是很复杂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还有后天的一些环境因素,还有一些内分泌的因素,还有精神压力,还有一些本身如果有头皮疾病也会引起脱发。那么怎样预防呢?首先,脱发不要过度解读,比如正常毛发有一边脱落一边长的动态过程,如果每天脱发是50根-100根是正常的现象,它不叫做脱发。因为脱了以后还能长出来的。如果说一段时间以后,觉得发量持续减少,或者毛发变得又细又软了,这就是病理性脱发。
怎样预防脱发呢?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比如不要熬夜,不要过度紧张,不要给自己很多压力,这是一方面。还要注意营养均衡,我们也发现过很多人,比如是节食减重的人,吃饭营养不均衡,会导致脱发,这些人群就需要改善他的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关于治疗方面,脱发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的。举例来说,一个常见的脱发,就是雄激素性脱发,有很多治疗手段,比如外用药物、口服药物,还有物理治疗,比如微针治疗、激光治疗等等,甚至有一些特别重的患者可以做毛发移植,毛发移植对于特别重的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先去医疗机构评估,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头发。谢谢。
中国新闻网记者:
生活中一些扎伤、割伤等时有发生,什么样的伤口发生破伤风的风险较高?有这类伤口之后的个人该如何处理?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郑徽:
谢谢您的提问。其实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在土壤、灰尘,包括污水当中,都是可以长期存活的。如果我们的皮肤或黏膜有破口,而且伤口接触了含破伤风杆菌的污染物,破伤风杆菌就有机会进入到我们体内,在缺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就会引起破伤风发病。在日常生活中,像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以及动物致伤,都是常见的感染途径。
有人认为一些小的伤口可能不需要去医疗机构,自行处理就可以。确实,在生活当中大部分小伤口不会感染破伤风。但是临床上也时常能看到因为一些小伤导致破伤风发病的案例,比如劳动过程中被割伤、被树枝扎伤,由于早期的忽视或自行处理不到位导致发病,尤其是没有规范注射破伤风疫苗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在此提醒大家,受伤后应该尽早使用流动的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有一定压力的水流冲洗。在水流冲洗过程当中,应同时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球擦试创面。但是,如果伤口确实接触了泥土等污染物,尤其是一些窄而且比较深的伤口,或者存在化脓,或者有一些伤口可能自行清理不到位会存有遗留物的,这种情况就不建议大家仅仅依靠个人简单处理,应该尽早到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处置。
提早接种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其实是预防破伤风发病最好的办法,一般情况下接种过3针及以上疫苗的,5年之内受伤可以不做额外的预防。如果5年以上,根据伤口的情况和需要,可以加强接种一剂次破伤风疫苗即可。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有些哮喘患者症状减轻一些就自行停药,请问这样正确吗?另外有没有适合立夏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来减少秋冬季节哮喘的发作?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马建岭:
立夏之后,人体的阳气会相对旺盛,咱们的免疫功能也有所增强,这样一定程度上,对哮喘患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这时候自己停药,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咱们虽然说是症状有缓解,但是气道的炎症可能还存在,如果不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就自己停药,炎症没有药物的控制就会继续存在,或者因为一些诱发的因素,比如感冒、剧烈运动,比如说情绪的波动,就会导致哮喘再次发作,会出现一些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