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11月29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4-11-29 17:04:54

  间:20241129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乡村振兴办主任

        矫    广东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级巡视员

        郭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罗凤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侯新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藏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围绕“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这一目标,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选派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进藏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一道,推动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围绕“卫生健康对口援藏30周年”这一主题,介绍相关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乡村振兴办主任刘魁先生;

广东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级巡视员矫军先生;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珞先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先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侯新琳女士。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藏工作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乡村振兴办主任 刘魁:

首先,感谢大家对援藏工作的关心。30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举全系统之力,全方位支援西藏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全力维护和促进当地群众的健康。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对口支援合力。在协调17个对口支援省市卫生健康系统共同做好卫生健康援藏工作的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协同有关方面通过“组团式”支援、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等形式来统筹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卫生健康援藏工作。

二是强化投入保障,持续完善服务体系。中央财政按照最高补助标准来安排各种项目资金,对口支援省市的资金投入也将卫生健康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援领域。我们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也就是从2012年以来,中央和对口支援省市共投入的资金超过300亿元,支持西藏卫生健康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西藏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布局较为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是突出智力支援,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30年来,数万名医务工作者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奔赴雪域高原,既用精湛的医术提供服务、解除患者的病痛、保障群众的健康,又手把手带教,培养当地人才,帮助西藏建立起基本满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需要的医疗服务能力。据我们统计,2015年以来,各地帮助西藏开展的新诊疗项目、新诊疗技术达到4400多项。

四是坚持预防为主,消除重点疾病,保护重点人群。西藏免疫规划接种率已经连续多年维持在90%以上。碘缺乏病基本消除,大骨节病自2018年以来就没有新发病例,大骨节病区也全部达到了消除标准。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也明显降低,还开展“两癌”筛查、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西藏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五是充分发挥藏医药特色,增强群众获得感。西藏不但有独立设置的藏医院,综合医院还设立了中藏医科,充分发挥民族医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护理等领域的特色优势,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也进一步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总之,在中央和各地的帮助下,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系统通过不懈的努力,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成倍数下降,人均预期寿命在10多年的时间就增长了近6岁,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想了解一下,对口援藏以来,西藏的医疗卫生条件在援助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推动产生这些变化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谢谢。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珞:

谢谢这位记者对援藏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与30年前相比,西藏的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由1198个增加到1821个,床位数由5600多张增至2.2万张,每千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人数由1.9人增至3.3人。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到每一个乡镇卫生院,能够实现复杂巨大颅内动脉瘤、儿童白血病等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伤等20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头痛脑热等常见的小病能够就地解决。

例如,那曲市比如县人民医院受援之前只有少数人具备医师资格,血常规检测、阑尾炎手术都难以开展,经过持续的帮助,该院的医护人员已经增至到224人,成立了内、外、妇、儿等29个科室,能够开展肝脾破裂、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内镜下等手术,成功培养了12名本地人才,县外转诊率大幅度下降。

公共卫生安全持续改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多种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包虫病人群的患病率达到了消除标准,大骨节病2018年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妇幼健康服务覆盖生命全周期,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和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扎实推进,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藏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藏医服务覆盖率达到100%、94.4%和42.4%。

经过不懈的努力,西藏居民的健康水平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1/10以下。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推动实现这些变化,就是把中央的关心、全国的支援同全力推动西藏卫生健康事业、与西藏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增进西藏各族群众的健康福祉。

谢谢大家。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华西医院的。在对口援藏过程中,华西医院是通过哪些方式提高受援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对于提升当地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案例?谢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罗凤鸣:

感谢这位记者对华西援藏工作的关注。远程医疗是适宜西藏地理特点的重要帮扶方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拉萨、昌都、那曲、山南等多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合作,一是近五年通过远程教学为涉藏州县培训医护人员27.3万人次,每年开设课程60余门,授课超600学时。二是通过远程诊疗救治疑难危重症1389人次。三是通过华西互联网医院每年诊治涉藏州县患者超27000人次,切实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关注严重危害西藏群众的重点疾病,深入开展医疗技术支援。一是关注西藏地区传染病防治,大力开展包虫病科普,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指导当地医院开展肝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从不到20%提升至82.1%,极大提升了当地医院救治水平。二是关注西藏地区主要地方病救治,深入西藏尼木县等地,筛查2000余例大骨节病患者,免费发放药品,开展关节置换手术120余例。三是关注西藏地区儿童健康,持续开展先心病儿童救治项目,2015年至今已累计筛查4.5万余名儿童,为140余名患儿免费开展手术治疗,实现手术零死亡。仅2024年,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噶尔县、普兰县等地区筛查3315名儿童,并对11名患儿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极大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状况。

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据了解,2015年8月启动了“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工作。请问“组团式”支援有哪些特点?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乡村振兴办主任 刘魁: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