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年12月1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13 09:19:00

  间:2023年12月11

  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主持人:谢应君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宾:刘炳江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应君: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为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行动计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现在,我们先请刘炳江先生介绍情况。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

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首先感谢大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守护好美丽蓝天。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2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并于11月30日由国务院印发实施。这是国家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了总体思路。《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二是明确了改善目标。《行动计划》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同时,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分别提出了改善目标,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三是明确了重点任务。《行动计划》提出了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加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三是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四是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五是强化多污染物减排,切实降低排放强度。六是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七是加强能力建设,严格执法监督。八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九是落实各方责任,开展全民行动。

四是明确了责任落实。《行动计划》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负总责。严格监督考核,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全民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气环境保护,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以上就是《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下面,我愿意就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应君:

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实施了“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想问这些计划的实施,给我国的空气治理都带来了哪些经验和启示?另外,与以往相比,新的《行动计划》在面临形势、治理思路上有什么样的不同?在治理重点和措施上有什么样的改变,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创新?谢谢。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

谢谢你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连续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实使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家感受得到。这八年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聚焦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抓住了四大机遇,推进了“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等五大路径,汰后就是淘汰落后。这里面的关键是四大机遇。

第一个机遇就是咱们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翻一番。从2013年的近1700亿立方米,到2020年翻一番。如此海量的数据,对改善空气质量是巨大的机遇。所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修改了天然气利用政策,新增的天然气主要用于城镇居民消费和“煤改气”,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措施。八年来,我们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主要在治理分散的煤炭和效率比较低下的煤炭,像锅炉、工业窑炉等,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减少了40多万台,对农村的散煤进行“煤改气”“煤改电”,2500万户农村居民得到了治理,老百姓也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用能方式,这八年减少了煤炭消费量约5亿吨,二氧化碳是10亿吨。这是第一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国家实施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这个机遇。党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提出对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三年内化解掉1.5亿吨钢铁和5亿吨煤炭目标,八年实施下来以后,全国钢铁产能减少了2.5亿吨,煤炭10亿吨。同时,大约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4亿吨落后水泥也淘汰掉。此外,在京津冀周边地区,6.2万家“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进行了清理整顿。再考虑长江大保护,沿江城市一千多家化工企业搬迁、提标改造,还有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上千家,这两大措施都为大气污染物减排提供了巨大的减排量。

第三个机遇,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科技进步。我们国内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了大规模、高水平的治理设施,使我们国家的治理水平大大提升了一步,比如我们国内所有的煤电企业都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水平,也启动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同时,我们国内科学工作者也研发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模式,这样就能使我们准确抓住每次污染过程。我们应对污染的过程就能科学精准,解决长距离、跨区域的污染问题。此外,我们国内科学工作者自主研发了许多监测设备,包括超级站、走航车,还有空气质量6参数监测站,全国各地城乡进行布点,我们就能准确把握每次污染过程产生、发展、消散的规律,有了这些站点,使得我们一定程度能够解决“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顽症。

第四个机遇,创建中央环保督察制度。这个制度的创建,使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正成为现实,地方人民政府对空气质量负总责的要求得到了落地,也使我们每一条布置的措施从布置到开展一直到最后落实,都得到了闭环管理。这八年,每条措施的执行力都是空前的。要说经验,是345,“3”是三个主要结构的调整,“4”是抓住四个机遇,“5”是“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五条路径,每个环节都有不同。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