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11月15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3-11-16 09:18:36

时  间:20231115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郭燕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胡盛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  勇   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我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13场。首先,向大家通报近期出台的卫生健康重要政策文件情况。

一是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进一步规范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二是印发《感染性疾病等四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

以上是近期情况通报。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实施方案(2023-2030)》和《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提出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良好基础。

今天的发布会以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为主题,重点介绍防治行动相关情况。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女士;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先生;

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先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

我们在当前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出台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治方案?这两个防治方案当中有哪些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地方?这两个方案对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的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病防控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您的提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的慢性疾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居民总死亡的比例已经超过80%2016年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战略。

为了落实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一共是15个重大行动,这15个重大行动就是我们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施工图和路线图。在15个重大行动当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慢性病的防治是其中重要的专项行动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了2022年的15.2%,降幅达到17.8%。这次我们委联合了十多个部门印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行动的实施方案,其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锚定健康中国行动到2030的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防治行动落地生效,到2030年能够真正达到我们规定的目标要求。

这两个实施方案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强调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为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从源头入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第二,注重关口前移,聚焦健康的全过程,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我们都知道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两个方案都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慢性病的风险因素控制,完善从慢性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康复服务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第三,突出医防融合,创新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以及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作用,完善慢性病的防治协作网,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的路径,加强癌症的防治综合干预,不断提升防治的服务能力和质量。第四,强化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大力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攻关研究,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的突破。

这两个方案都进一步明确了到2030年的目标任务,即到203030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不低于65%,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不低于70%,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190.7以下,在癌症领域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达到46.6%以上。所以,针对这些目标,实施方案当中都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这些措施和工作目标的落实,都将会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防治起到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和全流程管理,多措并举,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综合防治,切实提升效果,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谢谢。

健康报记者:

国家医学中心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方面有什么作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盛寿:

国家心脑血管疾病中心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国家队,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第一个方面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全国疾病防治能力的整体水平提升,一是区域医疗中心,比如像阜外医院在云南、河南,这既是我们国家中部大省,还有西南边区建了区域医学中心,以强化省级骨干力量。第二是推进专病医联体的工作,提高市县级的专科诊疗水平,促进技术的规范化。第三是强化医疗质量的能力控制,推进同质化的服务。我国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过去十年当中治疗的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像房颤的射频消溶手术、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应该讲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且还在持续向好。

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加强基层人员的高血压管控能力建设,探索建立防控的新模式,包括对基层慢病人员实现高血压线上线下培训及考试,搭建统一的质控平台,持续开展三高共管,改善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市40多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的180多万医护人员高血压的规范培训工作。

第三个方面是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包括建立基于权威媒体发布的健康科普知识数据库,普及个体化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促进主动健康观念的形成,倡导大医生讲科普的理念。比如阜外说心脏,年直播量超过了100余场,观看和阅读量超过了两千万人,为大众提供科学、靠谱、有温度的知识,坚守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第四个方面是积累汇聚疾病流行数据和干预的证据,建成国家防控咨询平台,包括连续18年发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持续监测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探索和推广可及经济效果显著的个体化防治方案,建立了全国260多个县区的危险因素监测网和400多个县区的发病监测网,全面掌握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和负担的地域差异、人群异质性和发展趋势,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循证决策和精准施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谢谢。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