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11月7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3-11-08 09:49:48

时  间:2023117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毛群安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

        刘俊彩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林  杰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周文策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我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2场。为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卫生健康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去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在不断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互通共享三年攻坚、健康中国建设等一系列优先行动,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向数字健康跃升。今天的发布会以全国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为主题,重点介绍推进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的有关情况。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先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俊彩女士;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林杰先生;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周文策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信息化建设给群众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变化,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请问攻坚行动提出哪些新的内容,能给看病老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就医体验的提升?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 毛群安:

谢谢你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从今年起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就是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来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我们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医疗健康信息全国互通共享上取得标志性进展。

目前,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省级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平台的联通全覆盖,目前已经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5个省份开展了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17个省份开展了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依托平台,各地通过办好一件事联办等关键小事,取得了信息便民惠民的良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这次攻坚行动提出了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一是要普及推广电子健康卡。二是要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2025年底,全国所有的二级公立医院要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三是要推广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2025年底,有条件的省份要实现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四是要推动电子健康档案跨省份查询。计划2025年底,试点省份要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本人提供实时授权查询服务。五是完善国家及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六是建立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传输网。七是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八是全力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防护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这次攻坚行动是以具体的应用场景为驱动,以广大群众需求为导向,不贪大求全,目标是让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不再需要每到一家医院就要办一张就诊卡,只要有电子健康卡,就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一卡通用,不同医院之间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每个居民拥有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可以跨省查阅,逐步实现商业健康保险就医一站式结算,真正方便群众就医,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相关医疗机构在数据整合与共享方面工作量大、专业性强,请问主要难度在哪些方面?目前对线上线下一体化就医提供了哪些便民举措?谢谢。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周文策:

谢谢您的提问。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是一所集教学、科研、临床、保健、预防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和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为甘肃省及周围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我们紧紧围绕着国家便民惠民的相关政策,医院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落实:

首先,结果互认减负担。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依托全省全民健康新平台为依托,实现省市级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我们院也在2017年完成和省级平台的对接。2020年初,开始启动了省内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病历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近期又完成了系统升级改造,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患者在我院就诊的时候,医生可以在诊疗界面查看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历史就诊记录,包括检查检验结果和电子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诊疗活动。在检查检验结果项目有效的时间内,当医生开立相关检查检验医嘱的时候,系统就会提醒该项目为互认项目,其他医院已经出具检查结果,避免重复开立。同时,即时产生的检查检验结果也会同步上传到省级健康信息平台,完善患者的诊疗信息。作为试点医院,我们院每天为患者的互认项目可以达到7400多项,互认的比例大概是70%,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让患者省时省钱更省心,充分保障了患者的权益。

其次,智慧平台更快捷。患者在就诊过程当中,线下没有完成的诊疗,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院内转诊或者转为线上诊疗。转为线上诊疗的患者,医生可以通过手机端智慧医生APP继续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原来必须到窗口进行相关的医保登记和审核、住院结算、医技预约、处方流转、电子发票、病历和药品的邮寄,都可以实现线上办理。与此同时,医院还开展了线上的护理服务预约,多学科会诊在线登记、视频沟通、在线心理视频咨询服务,多措并举拓展了患者的就医渠道。

目前,甘肃省已经建成了一个省级和14个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员人口、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扶贫、卫生资源五大基础数据实现了互联互通,有效支撑了全省检查检验共享互认工作。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知道,从2012年开始,居民健康卡全国层面正式实施,2018年后,居民健康卡由实体卡变成电子健康卡,这五年间,电子健康卡的推广经历了哪些阶段?下一步,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还需要解决哪些现实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 毛群安:

谢谢您的提问。2012年,针对不同医院就诊卡互不通用的难题,我们推出了统一标准的居民健康卡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就诊卡,作为群众就医和健康服务的统一的身份识别。2018年以来,为了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居民的就诊卡就由实体卡转型为电子卡,电子卡是支撑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以个人为中心健康管理的一个基础设施。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基本构建了一套可以覆盖全体居民个人健康身份识别的体系,并且支撑多卡或者多码协同应用,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居民在就诊过程中使用任何一种身份证证件都能够实现一卡通用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国基本实现了三级医院电子健康码的服务应用。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依托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成电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的服务系统,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电子健康卡与其他卡或者码协同应用,加强信息互通、业务互通,方便群众使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真正解决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医的堵点问题。谢谢!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