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7月3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3-07-03 19:12:19

  间:2023年73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郭燕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俞新乐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李为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

首先向大家通报近期印发的重要政策文件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围绕加强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领域、加大支持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任务,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加强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

今天的发布会将重点介绍“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关情况。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女士;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先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先生。

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医疗应急工作的目标和重大任务,请问目前我国医疗应急总体能力和水平如何,能否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要建立起覆盖全国和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我们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新冠疫情防控当中不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以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为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解决突出问题,全面建立健全医疗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各个环节工作,加强医疗应急基地、医疗应急队伍、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等各方面的建设,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

第一,指挥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的职责,明确了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医疗应急各部门、各层级、各机构、各环节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对接更加顺畅;由卫生健康部门统筹协调、多部门参与、军地协同的医疗应急联动机制也更加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应急预案也更加齐备;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

第二,医疗应急的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方面,我们做好医疗应急救治基地的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各省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及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进一步提升大规模收治伤病员的定点救治能力。另一方面,推进医疗应急的队伍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建成了40支国家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同时也指导各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共计6500支。队伍的类别包括了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以及核辐射的医疗应急队伍,实现了设备集成化、便携化、队伍自我保障化。基地和队伍一同形成了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的“核心力量”。

第三,专家的力量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国家卫生健康委从全国遴选了一批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实战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成立了“国家医疗应急专家组”,涵盖22个专业,这些专业主要包括急诊、重症、呼吸、烧伤、骨科、儿科、心理等等与医疗应急队伍相关联的专业领域,总计接近540人。今天到场的四川华西医院的李为民院长,既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同时也是专家组组长,浙江省卫健委的俞新乐副主任,他多次参加了国内的突发事件的医疗应急的处置任务,同时还参加过国际的救援任务。重大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之后,我们能够更加迅速的按类别以及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型,高效的调派国家专家赶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还可以开展远程的多学科的会诊指导,同时专家组还在指导医疗应急能力建设和体系建设,以及推动医疗应急工作高质量发展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