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3年1月13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3-01-14 19:47:35
时 间:2023年1月13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吴 玺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
李政良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
刘海涛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
孔繁伟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
陈 操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以来,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卫生检疫、进口货物口岸疫情防控、边境口岸恢复开通等措施进一步优化。
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从业人员加强自身防护,乘客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变异株流行趋势,实时掌握病毒变异情况。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
我们请来了: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女士;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先生;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先生;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孔繁伟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凤凰卫视记者:
“乙类乙管”实施以来,中外人员往来的管理情况跟“乙类甲管”相比有什么区别?政策实施以后,现在成效如何?谢谢。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 吴玺:
谢谢主持人把第一个问题交给我,也非常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让我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外事组成员有机会作一个政策解读,来介绍“乙类乙管”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
刚才这位记者的提问也问的非常好,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了解的,尤其是有出入境需求的朋友。新的措施是我们根据“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国境卫生检疫法的相关规定制定的,在起草的过程当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疫情形势的发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出入境的需求,可以说暂行措施的总体精神和原则就是要推动中外人员往来逐步走向正常化。当然,我们也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境外疫情向国内倒灌,防止境外一些新的病毒影响国内疫情的防控。
具体来说,新的防控措施出台以后有这么几项变化:
第一项变化,来华手续简便了,取消了向驻外使领馆申报健康码的环节,大家在登机之前48小时核酸完成以后,可以填报到海关健康申明卡当中,如果是阴性就可以来华,如果是阳性的在转阴以后才能来华。另外,在签证的便利化方面,我们也采取了新措施,我们恢复了定居、访问、过境、商务、团聚以及探亲和私人事务方面签证的审发,以便利外籍人士来华。
第二项变化,航班更多了。我们取消了对航班的数量、航线以及客座率的限制,现在国际航班正在稳步增长。在公路、水路方面,我们也在逐步有序的开放更多口岸。
第三项变化,取消了入境集中隔离。来华人员入境的时候不再需要进行集中隔离了,只要健康申报正常,海关的常规检疫没有问题,就可以直接放行进入社会面,如果申报异常或者有发热等症状,海关就会进行抗原检测,如果检测是阳性,就会要求居家或者居所隔离,或者就医。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旅客的健康,也是疫情防控需要。
自2023年1月8日新的规定实施以来,出入境人数明显上升,具体的数据移民局的同事一会儿会介绍。据我们了解,各个口岸运行是非常平稳有序的,因此我们也非常有信心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中外人员往来将逐步恢复正常。谢谢。
中新社记者:
实施“乙类乙管”之后,国内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但是在入境方面还是对旅客要求有登机前48小时核酸检测等措施,想问一下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些措施?对于中外人员往来会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 吴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始终本着科学、精准、高效的原则开展疫情防控,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我想“乙类乙管”并不是说乙类“不管”或者乙类“不防”,我们要防的是病毒的跨境传播,我们要便利的是人员跨境流动。
正如大家所知,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可能有所减弱,但是它的传染性正在上升。特别是在长途跨境旅行当中,大家会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感染风险是很高的。所以我们要求来华人员在登机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我想这也是为了确定旅行者本身没有受到病毒感染,也是确保他的旅途更加安全,也是为了确保防止病毒扩散。落地以后,海关会对有症状或者申报异常的人进行抗原检测,我想这也是为了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如果旅客本身没有什么症状或者没有被病毒感染,这些措施对他们的旅行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谢谢。
中国国门时报记者:
请问1月8日“乙类乙管”正式实施后,出入境人员数量有何变化?此外,春节就要到了,国家移民管理局会采取哪些措施保障通关?谢谢。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 刘海涛:
谢谢您的提问。我想这也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一件事。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对优化中外人员往来做出安排以后,国家移民管理局也对此研究制定了优化移民管理的政策措施。1月8日实施以来,从监测情况看,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有序恢复的态势。有这样三个特点:
一是总量明显上升。1月8日到12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49万人次,较“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前上升了48.9%,是2019年同期的26.2%。
二是海陆空同步恢复。海港、陆路、空港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分别为2.1万、42.4万、4.5万,较实施前各上升了13%、53.3%、33.2%,为2019年同期的36.4%、30.1%、11%。空港口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客流最多,日均1.1万人次,陆路口岸深圳福田口岸增幅最大,日均2.1万人次。
三是入境数量略高于出境数量。日均入境25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了54.7%,日均出境24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了43.3%。
春节假期临近,预计口岸将迎来人员出入境高峰。国家移民管理局已经部署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实施“三个加强”的措施,全力保障通关顺畅。一是加强通关查验组织保障。备足警力、开足通道,优化勤务组织,强化动线管理,提高查验效率,确保人员、车辆顺畅通关,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二是加强引导提示。落实节假日客流高峰“两公布一提示”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及时公布预测春节假期口岸出入境客流高峰情况,及时公布口岸应对客流高峰准备的措施,提示旅客通关注意事项,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参考。三是加强通关流量监测。协调民航、交通运输等部门,及时掌握国际航班、水港班轮、陆路客货运调整情况,实时监测出入境流量变化,做好应对预案。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出入境旅客,关注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关于“两公布一提示”的信息,出行前仔细检查出入境证件签证是否有效,提前了解前往国家和地区入境和防疫管理政策,合理安排行程,注意人身安全健康自我保护。谢谢。
新华社记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且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后,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口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