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关于印发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1-09-16 08:09:12

国卫办疾控函〔2021〕4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科技厅(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局)、公安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医保局、药监局: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国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防治工作,不断降低丙肝流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我们制定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科技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       司法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国家药监局综合

2021831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

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宣传教育、临床用血丙肝病毒核酸检测、重点人群综合干预、疫情监测处置、医院感染防控及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大病人检测发现和规范治疗力度,同时加快新型抗病毒治疗药物研发和注册上市、开展药品价格谈判并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实施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奠定了基础。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降低丙肝流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助力实现全球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坚持依法科学防治、预防为主、医防融合,注重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并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完善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全面开展丙肝防治工作,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巩固当前防治成果,推进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奠定基础。

(二)行动目标。全面落实丙肝防治措施和保障措施,最大限度遏制新发感染,有效发现和治愈患者,显著减少丙肝导致的肝癌和肝硬化死亡,切实减轻疾病负担,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

2021年,各地建立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机制,以县(区)为单位至少遴选1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丙肝抗病毒治疗工作,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各级疾控机构100%具备丙肝抗体和核酸检测能力。全国临床用血丙肝病毒核酸检测率达100%,医疗机构安全注射比例达100%,注射吸毒人群干预措施覆盖比例达80%以上。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全国丙肝防治信息系统建设。

2025年,在保持2021年各项工作指标的基础上,全国大众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2020年提高10%,新报告抗体阳性者的核酸检测率达90%以上,新报告符合治疗条件的慢性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率达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达95%以上,专业人员接受丙肝相关内容培训比例达90%以上,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

2030年,在保持2025年各项工作指标的基础上,全国大众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2020年提高20%,新报告抗体阳性者的核酸检测率达95%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慢性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率达80%以上,专业人员接受丙肝相关内容培训比例达100%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

1.提高公众防治意识。各地各相关部门组织开发丙肝防治宣传教育材料,积极宣传丙肝防治知识、治疗效果和国家医保政策等内容,引导公众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提高自我防范、主动检测和积极规范治疗意识。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坚持经常性与集中性宣传教育相结合,结合每年世界肝炎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和指导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众关注丙肝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促进重点人群主动检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丙肝防治和关心关爱丙肝患者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综合干预,阻断疾病传播。

3.加强重点人群综合干预。医疗卫生机构、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要结合艾滋病、性病和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将丙肝防治知识纳入日常宣传教育内容,落实注射吸毒人群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措施,在易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危险行为等重点人群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加强对美容医疗机构的监督执法。

4.强化院内感染防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切实落实预防医源性传播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严格防控血液透析、口腔诊疗及有创和侵入性诊疗等重点科室医源性传播,严格消毒医疗器械,严格规范注射、静脉输液、侵入性诊疗等医疗行为,严格管理医疗废物,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自查工作。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

5.强化血液安全。血站要进一步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动员工作。巩固临床用血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成果,降低窗口期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6.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要重点加强对聚集性疫情、新报告急性丙肝病例和5岁以下儿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分析感染原因并采取措施,有效遏制传播风险。

(三)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发现率。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