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1年 第47号

发布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1-09-09 10:31:42

为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全区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根据《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9月8日—10月8日。

联 系 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蒙医药)综合处  岳红娟

联系电话:0471—6946801、6944929(传真)

电子邮箱:mzyyzhc_wjw@nmww.gov.cn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63号院8号楼

2021年9月7日

附件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一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医药(蒙医药)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为加快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中医药(蒙医药)进入传承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更加复杂,进一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成就。

中医(蒙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全区拥有中医(蒙医)医院235所,其中,公立医院117所,三级甲等医院18所,三级乙等及三级医院10所,二级甲等医院57所。中医(蒙医)医疗机构床位40709张,达每千人口1.243张。各级各类中医(蒙医)医疗机构年诊疗量1916.3万人次,年出院人数60.68万人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蒙医药)参与治疗率99%以上。全区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或蒙医馆”1266个,98.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7%的苏木乡镇卫生院、90.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5%的嘎查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蒙医药)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蒙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45.32%,0-3岁儿童中医药(蒙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58.02%,有40个旗县、2个盟市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各级各类中医(蒙医)医院设置治未病中心23个,治未病科122个,康复中心3个,康复科151个,老年病科35个,与养老院合作医院26个。全区共有盲人按摩机构140个、中医(蒙医)医养结合机构34个、中医药(蒙医药)养老康复旅游休闲基地3个,从业人员近7000人,主要提供灸疗、按摩、推拿、松解疏通、康复、敷疗、拔罐、熏蒸、药浴、刮痧等中医(蒙医)健康服务项目。全区建有蒙医药博物馆3个,国家及自治区级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宣教基地7个,重点推广普及中医药(蒙医药)健康生活理念和养生保健方法,公民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13.6%。

中医药(蒙医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传承创新基础更加坚固。全区拥有中医药(蒙医药)人员22449人,其中中医(蒙医)执业(助理)医师17578人,平均每千人口0.73人。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10所院校开设中医药(蒙医药)及相关专业,在校生5000余人。培养中医(蒙医)住院医师1760名、全科医师500名、学术继承人及优秀骨干1500余名。著名蒙医包金山荣获“国医大师”称号,米子良、阿古拉获“全国名中医”称号,纳顺达来获“岐黄学者”称号,杭盖巴特尔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00名中医(蒙医)获“自治区基层名中医、名蒙医”称号。“十三五”期间,各级公立中医(蒙医)医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5项、自治区重大专项6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5项,发明实用专利14项,获得科技奖励23项,制定中医药(蒙医药)标准42项,自治区蒙医药标准化项目40项。

(二)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迎来多重机遇,特别是为激发和释放中医药(蒙医药)医疗、经济、科技、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应看到,中医药(蒙医药)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面临许多挑战,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中医药(蒙医药)资源分布不均,中西医、蒙西医协同能力不足,高层次和科研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偏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居民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有待提升。面对机遇与挑战,全区上下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风险,积极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蒙医药)的核心能力,开启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二、发展要求

“十四五”时期发展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必须始终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大部署和自治区建设健康内蒙古的总体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动力,推进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和内涵建设,促进中医药(蒙医药)、西医药协同,全面提升中医药(蒙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加快传承创新体系布局,打造高素质中医药(蒙医药)人才队伍,推动中药(蒙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中医药(蒙医药)标准化、科技化、多样化、便捷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内蒙古建设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发展。坚持党对中医药(蒙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医药(蒙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中医药(蒙医药)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健康。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融入卫生健康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支撑,充分发挥中医药(蒙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遵循中医药(蒙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继承发扬中医药(蒙医药)理论、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蒙医药)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

——坚持深化改革,全面融合。坚持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健全中医药(蒙医药)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深化医疗服务、医保制度、药品审批等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中医药(蒙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的中医药(蒙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公立中医(蒙医)医院公共卫生基础条件和装备水平得到改善,传染病防控和应急救治能力普遍提升。中医药(蒙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中医药(蒙医药)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中医药(蒙医药)标准化体系基本健全,标准推广及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中医药(蒙医药)医、教、研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传承创新能力和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供给更加优质丰富。中医药(蒙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新格局。

到2035年,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基本实现,中(蒙)西医药协调互补,优质高效的中医药(蒙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中医药(蒙医药)防病治病水平大幅提升,继承与创新成效显著,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成效;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培养并造就一批高层次中医药(蒙医药)杰出人才。中医药(蒙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为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内蒙古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主要指标。

专栏1  主要指标

2019

2025

一、卫生健康资源

中医(蒙医)类医疗机构数(个)

2966

4821

中医(蒙医)医院数(个)

230

280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蒙医)类医院床位数(张)

1.243

1.3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