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7月16日媒体宣讲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1-07-19 09:27:52
时 间:2021年7月16日
地 点:中日友好医院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宋树立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李晓东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宫福清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原主任
王 晋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先进典型事迹媒体宣讲会。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辛育龄、吴天一两位同志获授“七一勋章”这一党内最高荣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高度重视辛育龄、吴天一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7月2日,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前往中日医院走访慰问辛育龄同志。7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系统印发关于开展向辛育龄、吴天一同志学习的通知,把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纳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号召全系统见贤思齐、立足岗位、奋发有为,践行崇高职业精神,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近两天,中央一些媒体也在先后报道辛育龄、吴天一两位同志的先进事迹。今天我们在中日友好医院召开媒体宣讲会,生动全面展现辛育龄、吴天一同志忠于党和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感人事迹,让模范人物熠熠生辉,让先进事迹深入人心,传递强大的精神力量。宣讲会邀请到了卫生健康部门代表,辛育龄、吴天一所在单位负责同志、学生代表,两位同志所毕业的中国医科大学领导,就学习弘扬七一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回答媒体的提问。今天的宣讲会我们请来了: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女士;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李晓东先生;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宫福清先生;辛育龄同志的学生、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刘德若先生;吴天一同志的学生、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王晋先生。请他们来共同地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让我们先通过视频短片,共同了解一下辛育龄、吴天一两位先进典型事迹。
(播放视频)2021-07-16 14:03:24
主持人:
刚刚通过视频我们又再一次地回顾了两位老人的感人事迹,让人鼓舞,很受感动。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1-07-16 14:06:25
人民日报记者:
我想问宋书记,辛老开拓了中国胸外科事业,能否为我们再介绍一下他作出了哪些卓越的创新,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谢谢。2021-07-16 14:17:36
宋树立: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刚才看两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小片,尽管已经看过多遍,但是每一次看到的时候还是非常的感动。已经是百岁的老人,辛育龄老院长在一生当中确实是作了很多创新,他的创新还不单纯是在胸外科专业领域,他在胸外科专业领域之外也有很多创新,我想用你这个问题作一个简单的介绍。2021-07-16 14:20:22
宋树立:
首先,他的创新表现在一是尽医者之责,深耕胸外科领域,并且不断地创新发展。辛老是1956年从苏联学成回国,回来以后主动要求分配到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工作,恰好就是在昨天下午,我们院里一行人到了北京胸科医院走访调研,辛老在那儿工作了26年,他从苏联留学回来一直到中日友好医院创建,中间的26年,从35岁-61岁是在结核病研究所度过的,在那儿历经了火热的建设年代和难忘的改革时期。医院里和辛老共同奋斗过的老院长、老专家、老同事都参加了座谈会,无不对辛老充满了敬意和感佩,都讲述了辛老许多故事。他在那儿组建了胸外科,作为一名胸外科的医生,不断地改进着手术方法,发明了支气管黏膜外缝合法,这个可能比较专业一点,其实我们不必去深究到底是一种什么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能够显著的降低支气管残端漏的发生率,也就是使结核病术后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这种缝合方法被称为辛式缝合法。
此外,他还有很多发明,我们一会儿刘德若老师会介绍比较多。这些发明方法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和技术革新奖,我们在调研走访当中审慎感受到辛老敢为人先,同时也善为人先,他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基本上不回家,让他的同事一直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上,善于发现临床上的问题,并且想方设法在实践中去解决这些问题。他创新但并不是盲动,他是每一个创新之前都会成立临床基础实验室,在充分的、严格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开展临床创新。所以说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辛老在胸外科作出了突出贡献,我想说作为一名医生来说,有这些发明创新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2021-07-16 14:21:03
宋树立:
第二,我想介绍的是辛老还胸怀全局,他奔走于全国,帮助各地建立了胸外科。就是说在深耕自己专业领域与胸怀大局、全局之间他都能够做得非常好。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没有建立胸外科,经过卫生部批准,辛老牵头在结核病研究所举办胸外科医师培训班,除了在胸外科研究所来接收各地的培训,他还亲自赴各地,帮着40多家医院组建了胸外科,指导当地医生开展高难度的手术。辛老直接培训过的将近2000名胸外科骨干,这些骨干都成为我国胸外科医学发展的种子。他的胸怀大局还包括在临床当中发现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来全国开展肺癌早防早治,并把结核病研究所扩充为结核病与肺部肿瘤研究所,这说明他作为一名管理者来说,是非常的胸怀大局。2021-07-16 14:24:43
宋树立:
第三,他着眼于国之大者,投身中国现代化医院的筹建与初创,这一点可能以前说的比较少。我们大家所在的中日友好医院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是中日两国领导人确定的日本援建项目,原计划的院名叫北京现代化医院,要求做到三个一流,也就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从名称到设计都是建成一所世界医学接轨的现代化医院。
1982年5月,辛育龄被国务院任命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从此他从结核病研究所转战到中日友好医院筹建工地,奔波于筹建木板房、工地、国际国内会场之间,带领一帮人全心全意投入艰苦卓绝的创办工作,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叫现代化医院?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因为没有。到1984年10月开院,中日医院成为当时中国最现代化、国际化医院。首先在功能定位上这是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于一体、中西医兼备的国家级综合医院,是中国现代化医院的示范、中西医结合的基地、对外合作的平台。在规模上,当时是由13栋建筑构成,拥有1000张病床,这在当时是第一的,此前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我们还有200人编制的临床研究所以及每年招生300人的护校,这样的规模和配备在当时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在学科上我们中西医并重,落实国家卫生工作方针,西医科室和中医科室都是按照严格学科分类体系来介绍的,中医和西医的科室都是相互对应的。
而且在科室上设立了几个超前的设置,一个是康复治疗中心,当时国内还没有康复医学中心,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国际医疗,临床研究所也占有一栋独立大楼,支持临床医学研究多学科、多方向的发展平台,这都是当时非常先进的理念,这都是辛老主持筹建工作当中研究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理念,而且把它带到了实践当中。在设备上我们也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这里也有很多故事,时间关系,看看以往的报道是有的,辛老如何用最少的资金来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和日本的谈判、欧美的谈判,最后引入了最先进的设备。刚才说的临研所里面也是当时国际最先进的精密仪器。
我们还有一个创举就是设立了医工处,这个当时在很多医院都称之为设备科,设备科、设备处就是为医院提供设备的,但是辛老主持叫“医工处”,就是把医学工程学术理念引入到医院发展当中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后勤部门、不是一个简单的保障部门,而是在医学技术创新上发挥引领作用,到现在我们医工处仍然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人才队伍上,辛老到全国优秀的医院、医院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以吸引各方面、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医院的队伍中,而且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利用中日友好医院的比较特殊的渠道,我们推动了中日、中欧之间的学术会议和专家互访,笹川、JICA等医学项目来组织公派留学,目前我们很多技术骨干都是参加过笹川、JICA等医学项目的,现在也和日本以及欧美著名医院、医学院校、研究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至今已经派出2200多人赴日本进行交流学习。2021-07-16 14:26:43
宋树立:
最后,在文化建设上,辛老确定了患者至上的办院理念,处处以病人为中心,采取了小门诊、大病房的格局。我们建筑内部和建筑之间流程非常合理,病房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当时考虑到了未来老龄化的趋势。此外,医院还融入了园林设计,大家可能来过中日医院的都可以看到,我们有几个,比如南园、樱花园、鉴真花园、长园几个花园,在寸土寸金的医院里留出空地,建成非常优美的、环境非常好的园林,这是要下定决心的,这是辛老非常非常坚持的一个事情,就是要给医生和患者留出一个休闲、放松、交流、谈话的空间。天气好的时候,我也很喜欢到这几个小花园里散散步,中午休息的时候,看到患者很舒心在花园里坐着,聊天、散步,我感觉不光是为了美,这本身也是为了医疗和康复的一部分。这些努力和成就,为我国胸外科事业发展、为中日友好医院今天成为走在前列的大型公立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07-16 14:48:45
宋树立:
为什么会有这些创新?我们觉得辛老的创新,包括吴老这些老医生、老专家、老党员的创新,为什么会有?辛老是一名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优秀党员和优秀的党的干部,实际上我们常说他是与党同龄、同行、同心,就是说他的奋斗历程是党培养的知识分子报效祖国、励精图治的一个真实写照。我们从老人的身上,也看到了我们党的卫生事业百年前筚路蓝缕、70年前艰苦创业、40年前改革开放,和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史。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讲到,“七一勋章”获得者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风险、廉洁奉公,用这16个字描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我想,就是这种精神,是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往无前,永远奋斗的动力源泉。
刚才这位记者你提到的创新,恐怕你想的是业务上的创新,但是我想给你介绍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完整的一个老人、老党员,其实我们表彰不是辛老个人,应该是我们要通过这一段学习老人的事迹和宣传老人的事迹来进一步的回顾我们党的卫生健康的奋斗历程,是非常的来之不易。下一步,要走下去,也是要弘扬这些优秀党员的精神,接班就是要接精神上的班、接奋斗的班。
我就介绍这些。2021-07-16 14: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