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6月15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发布时间:2021-06-15 17:26:02
时 间:2021年6月15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邬惊雷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阚全程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张 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
赵 俊 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
王贵强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继续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健康的一百年”为主线,向大家介绍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有关情况。这场发布会也是健康中国行动系列专题发布会的第一场。
2019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部署了15个专项行动,其中第一项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统筹下,各项行动稳步推进。
健康知识普及就是鼓励生产更多科学权威、好记好用的科普作品,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和使用健康知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正逐步地深入人心,主动关心获取健康知识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两年来,我们努力做到知识普及迎着百姓走、健康促进惠及千万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一米线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耳熟能详,高频次、广覆盖的健康科普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也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两年来,我们鼓励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增加健康科普产品的供给,成立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公布第一批1065名成员,各地都成立了省级专家库,他们有的深入一线,有的参与疾控、临床和科研工作,对群众困惑的专业问题解疑释惑,有的围绕着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近视防控、慢性病防治等主题,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两年来,我们倡导健康促进理念,推动健康知识进万家,各地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结合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和贫困地区健康促进行动,将健康科普知识融入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我们连续两年会同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举办“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推广优秀作品、普及健康知识。
通过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也就是100个人里有23个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这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的幅度也是历年最大。
在行动推进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也都在结合实际积极地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来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先生,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阚全程先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先生,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先生,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2021-06-15 10:06:0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记者: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已经实施两年了,跟以往的科普工作相比,它具有什么新的特点?谢谢。2021-06-15 10:12:34
米锋:
谢谢您的提问。这两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有几个比较深的体会。一是更加重视回应群众的关切,变“我想说的”为“你想听的”。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了网站公共信箱,接受网友通过邮件咨询相关的问题,也组织专家对关注度高、提问集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像我们在去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3月份的发布会上专门有一个专家的答疑环节,也是创新了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我们及时的关注网友的留言,像微博热搜和相关平台中,有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问题都及时收集,通过与发布会、政策吹风会、专家接受采访、发科普文章等来及时回应。
二是更加注重联合多方的力量,变“我来说”为“我们一起说”。我们争取各个部门,包括全社会的支持,联手来做科普,我们与相关的部门和新闻媒体合作开发科普产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组织接种新冠疫苗期间,推出了大量的科普作品。通过相关单位一起推送到公交、地铁、民航、楼宇等室内外的电子数字屏幕,一些电子海报也供大家及时下载。在农村地区也利用农村大喇叭传播健康知识。疫情防控常态下,我们也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健康教育职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提升健康传播的效果。
三是更加重视形式的创新,变“听不懂、记不住”为“听得进、学得会”。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等群众非常欢迎的形式和互联网平台,在保障科学严谨的前提下,将健康知识转化为群众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比如刚刚过去的“全国爱眼日”,我们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的相关知识做成了66个1分钟以内的动漫,每个动漫就是讲清楚一个问题,方便观看和传播,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这也是我们这两年来主要的体会。谢谢。2021-06-15 10:17:31
东方卫视记者:
根据媒体报道,从2014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想请问在这方面上海有哪些具体的做法,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2021-06-15 10:18:00
邬惊雷:
谢谢您关注这个问题。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从上海来讲,我们坚持一是全域协同,二是全民参与,三是强调全生命周期覆盖这三个原则来推动健康促进区的建设。上海有16个行政区,我们已经有14个区开展了健康促进区的建设活动。同时,其中已经有8个区通过了国家级的技术评估。从全域协同来讲,大家知道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是健康融入万策,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部门来讲,上海已经编制修订了公共政策80余项,就是跟健康有关的。同时,我们很注重强调把健康的元素融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当中,来使得整个城市健康建设做得更好。
从上海来讲,我想举一个例子,多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上海有一条黄浦江、有一条苏州河,我们把“一江一河”的规划和建设融入到整个健康公共空间的建设,我们把黄浦江的核心区两岸45公里以及苏州河在城区42公里整个岸线的健康设施建设,现在已经打造成市民的健康打卡地,大家如果有机会到上海看,沿江的绿化、步道、健康设施,都是各部门在整个规划当中大家把所有融合在一体的具体表现。
第二是全民参与。我们已经连续13年向上海居民通过政府实事的形式来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健康知识工具,比如说控油勺、腰围尺、冰箱贴等等,使得市民的整体健康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刚刚米司已经介绍了,全国大概平均是20%多,我们上海市民的健康素养2020年达到了35.57%,连续13年持续地往前提升。
第三是全生命周期覆盖。我们针对社区、学校、医院、企业、机关这些不同的场合来建设一些健康场所,这些场合针对的人群有儿童、青少年,有职业人群、有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所以通过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机关以及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社区的建设,来推动整个上海健康促进区的建设工作。谢谢。2021-06-15 10:23:4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记者:
据了解,河南去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6.76%,作为农业人口大省,曾经贫困县就占到了1/3,我们特别想了解河南是如何做好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提升工作的?在健康促进助力健康扶贫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谢谢。2021-06-15 10:24:33
阚全程: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我代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河南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和关心。由于受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健康素养低在河南是健康扶贫的一道“拦路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一个“牛鼻子”,踢开了“拦路虎”。这个“牛鼻子”就是我们把健康知识普及的重点放在县域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第一,我们推进健康促进“321”模式。“3”就是三进,健康教育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2”是二建,建基层健康教育阵地、健康教育队伍。“1”是一帮扶,省市医院与53个贫困县开展素养提升一对一帮扶。做强贫困地区健康教育基础工作。
第二,我们开展“健康中原行·大爱献爱心”志愿活动。我们结合河南的实际,汇集优质资源下沉,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到基层进行培训,研发标准课件,培养一大批懂健康的家庭“明白人”,讲科普的乡村医生,还有村支书。这就形成了健康促进助力健康扶贫良好的氛围。特别是结合我们河南的实际,我们编了豫剧叫做《乡村医生》,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宣讲健康素养66条,被称为当代版的“朝阳沟”。
第三,我们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在摸清健康素养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在12个贫困县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健康促进县试点建设,目的就是打造针对性的健康环境。
五年来,河南省共进行了健康宣讲21.7万场,科普群众达到了1192万人次,培养基层骨干71.2万人次,培养家庭“明白人”236.3万人次,发放健康处方和实用工具986万份,演出了8777场,帮扶结对115对,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贫困县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7年的5.3%提高到2020年的19.04%,有效保障了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的全部脱贫。谢谢。2021-06-15 10: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