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政策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1-02-18 10:41:30 | 文章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时间:2021年2月9日 17:20—20:10

地点: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  北京厅

 

主持人(米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米锋。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体抗疫领导作用。经双方协商一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开展新冠病毒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工作。自2021年1月14日世界卫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专家抵达武汉,联合专家组从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动物与环境三方面入手,以视频会议、现场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系统研究,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了在武汉的科学研究工作。期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先生与世界卫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通电话,就病毒溯源科学合作交换了意见。

今天的发布会由联合专家组外方组长,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PeterBenEmbarek先生专家组成员分子流行病学小组组长MarionKoopmans女士和中方组长清华大学梁万年先生共同出席。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本次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全程采用交传的方式,可以用中文或者英文提问。

首先,我们请中方组长梁万年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梁万年: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代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简要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这次溯源联合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发现,关于研究基本结论和下一步研究建议,等一会儿由PeterBenEmbarek博士为大家介绍。

我们这次联合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召集的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溯源研究的中国部分,研究报告主要基于2021年1月到2月联合专家组的研究成果,同时基于全球和中国科学家们既往研究成果、研究资料的综述和深入分析。

2020年5月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与合作伙伴一道查明引发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畜共患来源及其传播给人的途径,包括中间宿主可能发挥的作用溯源的目的是预防动物和人类被该病毒再次感染,避免形成新的人畜共患的贮主,以及降低人畜共患疾病出现和传播的更大的风险。

2020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着手开展病毒溯源研究的相关工作商定工作任务界定研究范围主要指导原则和预期的主要成果。工作任务包括初期的短期研究,旨在更好的了解病毒如何引入在武汉市是如何传播的。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和中国政府共同商定成立了一个国际多学科的团队,设计支持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协助追踪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及其对人类的传播途径。联合国际团队的工作将为其他地区的溯源全球的溯源奠定基础。因此,全球溯源工作将不受任何地点的限制,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和科学假的不断发展,全球溯源工作可能会在地域上随之发生变化。研究总体结果和发现将有利于加强全球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有类似来源的新发人畜共患病的防范和有效应对。

联合国际研究团队有17名中方专家和17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来自10个其他国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全球疫情预警和反应网络合作伙伴的专家组成研究团队的研究在武汉主要是2021年的1月14日至2月10日进行为期总共是28天。

联合研究团队分成为3个工作小组,对中国专家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前期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并且共同讨论。3个研究小组分别是流行病学组,动物与环境小组,分子流行病学和生物信息学组。除了3个工作小组之外,联合专家组还听取了相关议题的一些介绍,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现场访问和关键知情人的访谈。

下面我简要的介绍一下我们联合研究的结果

第一,关于分子流行病学的溯源研究结果。

由于大多数的新型病毒都来源于动物。因此,要了解导致病毒溢出和全球传播的过程,就需要深入了解动物主携带的病毒多样性及其演变,动物、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有效人传人的相关因素。一般来说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一定是高度适应人类环境。这种适应可能是偶然获得的,也可能是通过多个步骤逐渐演变的,而且每个步骤都得益于自然的选择。因此我们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工作重点放在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涉及病毒在发生人畜共患转移前的动物宿主中的循环。在这一进化过程当中,各种动物物种理论上说都可能成为保存主。新冠病毒的祖先 转发至: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