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雷海潮:推动卫生健康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发布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8 09:20: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健康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事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和人口根基?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坚持把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不断缩小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服务差距
记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中,如何找准卫生健康工作的定位?
雷海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当前的历史阶段,结合自身定位,锚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夯实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健全维护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发展服务体系,健全相关的运行保障、治理机制,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确保各项举措与整体目标保持同向而行、取向一致。
科学认识形势,主动服务大局。“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坚定信心信念,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卫生健康的优质服务、安全保障能力、高效治理水平,响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卫生健康工作的政治性、社会性和人民性,坚持把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抓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突出均衡性可及性连续性,不断缩小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服务差距,在推进健康公平可及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专业能力水平均衡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卫生健康服务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标志性贡献
记者:如何推进“十五五”时期卫生健康重点任务、更好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
雷海潮:我们要全面落实全会部署,围绕群众健康期盼,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新篇章,努力争取到2030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标志性贡献。
一是突出战略引领,推进工作全面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健康优先发展既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支撑。要推动各地党委政府把健康优先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绩效等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将人均预期寿命等健康指标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标等作为党委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建立健康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治理模式。卫生健康系统要全面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关注疾病向关注健康转变,从服务患者向服务全人群转变。个人层面,要管理健康方面的危险因素,使影响身心健康的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问题,得到有效干预和控制,从而获得更加健康、更有品质的生活。
二是突出发展均衡性,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分级诊疗取得明显进展。要注重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均衡性,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稳定二级医院的运行,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以人员、技术、服务和管理下沉基层为重点和导向,大力发展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帮扶协同协作关系,推广和推行巡回医疗、移动医疗和远程诊疗,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分级诊疗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加快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进乡镇或社区分布式检查、县区医院集中式诊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强化医保支付对分级诊疗的激励约束,引导规范异地就医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要注重不同学科服务结构发展的平衡性。针对群众需要、服务供给不充分的薄弱学科专业,全方位提升急诊急救、血液保障和应急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加强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群健康服务。结合正在实施的“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为民服务实事,在“十五五”时期做好谋划,全面补齐补强短板弱项。
三是突出公益性,全面夯实公立医院发展基础。以地市为单位因地制宜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公益性、人民立场、健康导向的改革理念;坚持事不避难、锐意进取的改革作风;坚持因地制宜推动改革、不断迭代升级的改革节奏;坚持紧密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群众提供适宜服务、适度保障,确保可持续性的改革方法。以公益性为导向,落实办医主体责任,坚持正确的办院宗旨和方向,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收费体现医疗服务价值。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机构运行、从业人员行为等跨部门综合监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医药领域腐败行为。围绕推进解决县区级医疗机构的运行保障问题,深入研究有关政策并积极推动。对社会需要、收费水平较低、收支难平衡的医疗机构和薄弱科室给予经费补助,促其稳定发展,落实政策性亏损补助政策,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防止出现欠薪风险、服务中断现象。
四是突出服务连续性,打通防治康管全链条卫生健康服务。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民群众将更加需要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我们要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为切入点,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体系,发展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推进预防端精准干预、治疗端多学科协作、康复端接续性服务、管理端长期随访等全过程有效衔接,完善首诊负责制和院间、诊间转诊机制,提高看病就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加强服务流程的优化再塑,在院内、在医院之间搭建会诊和转诊的工作平台,让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给出专业意见,帮助患者就医更加科学规范有序。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康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健全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加强中西医互学互鉴,健全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设置,开展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深化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新时代神农尝百草”行动,丰富中医药治疗手段。
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积极促进健康老龄化
记者:如何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雷海潮:人口高质量发展涵盖生育养育教育健康各个方面,要加强综合施策。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延长产假、加强孕育服务、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一系列促进生育政策措施。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下一步,要引导青年人树立积极的婚育观,发挥育儿补贴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作用,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深入实施早孕关爱行动、孕育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在孕早期给予更好的健康指导。坚持托幼一体化发展,扩大普惠性托位供给。今后,要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探索对托育服务机构给予进一步补助,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十五五”时期,我国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加深,失能失智医疗照护需求增加,疾病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需求增加。我们将积极开展重大健康问题科研攻关,全面扩大城乡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持续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充实内容,提高质效。持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健全县乡村用药衔接联动机制。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