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指南
健康指南

坏情绪正在悄悄影响寿命,心理学专家有10条排毒秘籍

发布来源:生命时报   发布时间:2021-04-26 09:37:34

  愉悦时心境开朗,生气时怒火中烧,焦虑时辗转反侧,悲伤时痛哭流涕……情绪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生活点滴。

  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很正常,但如果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健康,甚至引发疾病。

  受访专家: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傅春胜

  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博士 张胸宽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单祺雯

  丹麦一项历时11年、涉及9870名成年人的新研究发现,与没有情绪问题的人对比:

  常因夫妻关系出现情绪困扰的人死亡率增加1倍;

  常因亲子关系焦虑的人死亡率增加50%;

  常跟家人争吵的人死亡率升高1倍;

  常与邻居争吵的人死亡率增加2倍。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世界精神医学期刊》上的研究也发现,有严重精神问题的人寿命平均减少7~24年。

  还有研究显示,近七成都市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可因此引发抑郁、焦虑等精神类疾病,甚至诱发多种器质性病变。如何及时为心灵排毒,是现代人需要关注的问题。

  不要把事物绝对化

  “不是白就是黑,绝无中间过渡部分”,这种思维源于对自己的苛刻要求。

  凡事力求十全十美,对任何小失误或不完善都无法忍受,甚至感到极大失望和恐慌;若遇到挫折,更会有彻底失败的感觉。 

  这反映出一个人的成熟度不够,为人处事的灵活性也较差,容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看人不要以偏概全

  日常生活中,这种偏差的思维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有人会因看不惯同事的衣着打扮、说话风格而判定他们一定不好相处;有人会由于倾慕朋友某种性格,就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容易损害正常社交,会对整个人的情绪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多关注正面消息

  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各种信息,好坏均有。正常情况下,人们会凭借选择性过滤的本能,滤掉不需要的信息,留下需要的,加以处理。

  但有些人会出现过滤偏差,滤掉好的,留下负面的。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可当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负面事物上,就会忽略这些美好,人也会变得不快乐。

  少用消极思维思考

  总是用负面思维模式看待人生,那么世界是黑暗的,即使面对光明,也丝毫感受不到。

  比如日常交往中,会把别人对你衣着打扮的赞美,当成是有意图的阿谀奉承。

  拥有这种思维惯性的人,无法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快乐,也很难获得交流带来的身心益处。

  不要武断妄下结论

  不经过实际论证,便武断得出负面结论,认为别人总是针对自己。

  比如,路过人群,被同事多看了几眼,就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后背议论自己。人在情绪低落时,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主观臆断的心理状态,不仅自己痛苦,也会使社交受限,逐渐变得不敢与人相处。

  放大优点缩小错误

  有些人在对待自己的错误时,习惯夸大其严重性,一件普通的负面事件也能当成“世界末日”,走入极端,觉得自己无可取之处。

  比如某天被领导批评,会立刻担心饭碗要丢了;别人都夸长得好看,仍会烦恼自己眼睛不够大,皮肤不够白。

  极端自卑的心理状态,不仅徒增烦恼,更会让人在社交中处于劣势。

  掌控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对其行动影响巨大,如果你的思维和情感是消极的,你的行动也会受限,变得畏首畏尾,甚至采取错误的应对方法。

  不被“应该”所控

  在给自己制订计划和目标时,不少人会使用这样的句式:“我今天应该完成策划,明天必须谈妥一单。”如果计划没有按时完成,便会觉得无助和自责。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应该”倾向。

  “应该”倾向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特别是你将其强加于他人时,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在胡乱指手画脚。

  少给人乱贴标签

  贴标签是指给自己或他人冠以不适当的“身份”,当一个人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某种标签时,就会趋向于把行动调整为与所贴标签内容一致,心理学上称为“标签效应”。

  贴标签有正面和负面两种,但以负面居多,因此常会导致负面情绪和后果。

  别把错误总归罪于自己

  一个简单的例子:领导在会上讲到个别同志近期工作不努力,有些人就会习惯性地对号入座,认为领导批评的是自己。

  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总是将某个负面事件或批评与自己联系起来,并把罪责归于自己,极易导致内疚。

  时间久了,这种归罪自己的“责任感”终将让你不堪重负,或隐忍伤己,或爆发伤人。

  愉悦时心境开朗,生气时怒火中烧,焦虑时辗转反侧,悲伤时痛哭流涕……情绪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生活点滴。

  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很正常,但如果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健康,甚至引发疾病。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