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疗的百姓词典
发布来源: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0-04-17 10:04:19
如下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放疗科重复出现:医生口干舌燥地讲着“定位”、“调强”,而患者和家属礼貌而不失尴尬的脸上满是大写的“什么鬼???”——甚是“腚位”,为啥“跳墙”?
要搞清楚这些,首先要从两个问题说起:
1.肿瘤其实是个“慢性病”:从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定义肿瘤为一种慢性的疾病。从绝症到慢性疾病的转变,这一新的定义的重点有两个:①.慢性病就是说这种疾病病理变化缓慢,病程时间比较长,短期内虽然不能治愈,甚至不能终身治愈;②可防可控,经过恰当的治疗,对人体的危害、对生命的危害,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的变化,可以长期共存。如果还不清楚,可参照慢性病家族的“当红成员”——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共同点就是:早期可治愈,晚期经过积极治疗可长期生存。
那么是恶性肿瘤发生变化了么?NO!发生改变的是人们认识上的进步和医学治疗手段的进步。手术、放疗、化疗是经典的治疗手段,根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肿瘤治愈率统计数据,各种治疗方法贡献如下图:
2. 放疗其实是颗橘子树:从上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放射治疗在70-80%肿瘤治疗过程中都要用到,这也是欧美国家一些肿瘤的治愈率远高于国内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放疗”在大部分国人认知中,如同放疗应用的射线特性之一——无影无形;甚至大部分医务人员的认知中,又像射线的另一特性——毫无分量…这江湖地位天渊之别,让放疗人不得不思考:放疗其实是晏子当年发现的那棵橘子树——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细究水土不服的原因,可能如下:
第一是过去落后的放疗设备造成的损伤令人印象深刻,所以尽管放疗早已如同通讯设施一样完成了几代的“自我进化”,人们仍然受限于旧有的印象,避而不见;
第二就是专业性过强,放疗科医生除了要掌握肿瘤学知识、影像学知识和内外科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物理学及放射生物学等知识,而且相应的“专业”程度也在上图的注释中得到体现。
基于此,整个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和受众的接受度均大大受限。而因为不了解放疗及其流程,肿瘤患者及家属来到放疗中心,也会经常听到“外星话”一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每逢此时,医生和患者都恨不得有一本字典可查,来搞清放疗江湖的常用“术语”。恰逢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人尝试将放疗专业词语做成百姓词典,便于患者理解。以此方式做一科普,希望可以帮助到我们的患者。
放疗百姓词典之流程篇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南方俗称“照光”,北方称“烤电”,就是用放射线直接攻击肿瘤,可以理解为用射线进行手术。很多人会担心,手术切下来病灶,毕竟我们能看得见,射线照过之后,谁知道…其实,就像用微波炉做饭一样,我们一样看不到火苗,可是饭还是一样熟啊!简单地说,放疗用的能量和微粒作用于肿瘤有以下三个作用:1直接杀死肿瘤细胞;2打残肿瘤细胞,为二次打击创造条件;3破坏肿瘤DNA,相当于给肿瘤细胞做绝育手术,让它丧失繁殖能力!而死亡的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吞噬消化吸收,表现为影像上病灶的缩小或消失。
相关词条:
【化疗】总有患者分不清楚放疗和化疗,简单的理解化疗就是使用化学药品进行治疗;放疗就是使用放射线进行治疗。
【模拟定位】就是把患者按治疗需要的体位进行固定,然后进行的一个特殊的CT扫描过程。借此将患者的身体及疾病信息导入电脑的过程,是数字化患者的过程。
【体位固定】俗称“扣膜”,就像用石膏脱模一样,用一层热塑薄膜和体板将患者固定在治疗床上,用来保证患者特殊的体位不会变动的一种办法。因为放疗计划制定需要耗时较长,目前不能做到每次治疗都重新制定放疗计划,所以定位的体位被默认为每次治疗的体位,这样就需要借助体位固定来保证患者每次体位一致,保证治疗精准实施。
【体位标记】俗称“画线”,用笔在患者身体上标记体膜的相对位置,以及体膜上进行扫描中心位置的标记,用来保证体位及体膜位置的可重复性,因为患者身上会有三个“+”字,所以会告知患者注意保留,并在不清楚时,采用同样体位对其进行补强描摹,此为画线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画线部位并不一定是照射部位,所以重要的不是质疑“准确”问题,而是保护好身体上的线。
【靶区勾画】经过模拟定位后,患者的信息被以CT图像的方式数字化了——也就是在电脑上“克隆”了一个完全一样的患者,但是电脑并不知道这个人的病在哪里,放疗科医生综合患者之前的各种资料,在TPS电脑上,对“克隆人”进行逐层的勾画标记,告诉电脑,哪里是肿瘤(靶区),哪里是正常器官,正常器官中哪里是重点保护区域,哪里是可以适当牺牲的部分。
【放疗计划】:靶区勾画完成后,根据各种肿瘤治疗指南结合医生经验,对靶区进行放疗剂量处方(如同内科医生给患者开药物处方一样,一次几片,一天几次,一共几天,多久要评价疗效调整药方)和对受到照射的正常组织进行剂量限制(外照射的射线是先通过正常组织再到达病灶区域,如同外科手术,先切开皮肤、脂肪、筋膜才能看到器官和病变,再进行手术)。这一过程可分为放疗计划的处方和放疗计划的制定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由放疗医师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具体要求;后一部分是由物理师在电脑上模拟加速器去尝试着实现医生的意图,一般都会做数个或者数次修改才能实现,最终由医生根据医疗需求和实际情况决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计划批准执行。
如果把放疗比做手术,那么放疗计划等同于术前制定的手术计划——用什么切(射线的能量和方式的选择),切哪里(靶区),从哪切(射线的照射角度),切多大(射线的照射范围),怎么切(射线的分割方式),要避开什么(危及器官的保护),要注意什么(避免损伤)!由此可见,放疗计划既决定了肿瘤疗效,又关系到治疗的副作用,是放射治疗的核心部分。一个放疗的计划往往涉及到数万的参数,所以即便高配的专业电脑,运算仍然需要时间,此时患者和家属真正应该做的,是耐心等待“私人订制”的计划
【计划验证】经过物理师的不懈努力和医生的严苛权衡之后,千呼万唤之后患者的放疗计划终于通过了,患者终于可以治疗了…么?NO!上一词条说到的计划实施涉及的精密的加速器运转参数动辄上万,如何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出错误呢?这就需要在加速器上将放疗计划运行一遍,以保证治疗过程中机器运行精确到位、剂量精准和患者安全。这一过程,就是计划验证,只有通过计划验证的计划,才可用于患者的治疗。
【复位】,也有称“校(矫)位”,是对患者再次进行CT扫描,确定放疗计划某点的图像与患者某一层面吻合,并适当调整激光灯校准的位置的一项工作,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复位。
【放疗实施】经过上述的重重计划和把关,放疗计划会通过网络传递到加速器控制电脑,然后由放疗技师进行调取和实施治疗。
【摆位】放疗技师根据治疗计划单或者电脑系统内的定位图像,在加速器机床上对患者的体位、体膜、激光灯定位位置等做出的调整。以此来实现误差允许范围内的体位重复,摆位有严格的要求,保证治疗的精度。
【疗中复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灶会发生变化,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需要在特定时间见进行CT扫描,然后会根据具体的变化做出治疗计划调整,以保护正常组织,或者保证靶区仍被锁死在治疗区域。
【疗末复查】治疗计划结束后,通过CT等检查对放疗近期效果和患者正常器官的损伤进行的评价,也有可能据此适当追加放疗剂量。
以上为放疗流程中会遇到的大部分词汇的解释,都是个人的理解,其中偏颇不足之处,敬请业内人士指教。
文/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放疗科 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