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中心医院前身是官立包头医院、绥远省立包头医院、包头市立人民医院、包头市第二医院。始建于1942年,是包头历史上第一家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临床医学院、包头医学院中心临床医学院、同济大学教学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包头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原市第八医院)是包头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包头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是自治区核准的三级整形外科专科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2.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核定编制床位1800张;年门急诊量91万人次,年出院数6万余人次;设临床科室52个,行政职能科室21个,派出机构2个。 目前医院在职职工2993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39名,高级职称715名;博士后3名、博士与在读博士62名、硕士409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5名、访问学者4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名、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名、自治区杰出人才2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5名、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个、草原英才6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8名、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1个、5512领军人才3名、鹿城英才产业创新团队1个、鹿城英才14名、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2名、包头名医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7名、包头市卫生科技突出贡献奖1名、包头市“321”人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 医院现有院士工作站1个:神经病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地区中心;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治区紧急医学救援中心、自治区首批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和副理事单位、华北地区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内蒙古站、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内蒙古肿瘤防治基地、国家胸痛中心包头胸痛中心联盟委员会主席单位、“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泌尿外科内镜医师培养基地、同济大学东方转化医学—包头市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包头市中心医院合作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包头基地等。东院区有名医工作站2个、名医手术站点2个。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项目1个、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先学科2个、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重点学科3个、包头市医学领先学科8个、包头市医学重点学科17个、包头市重点培育学科4个。 医院现有国家级中心(基地)14个、自治区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9个、市级和校企级科研机构12个。有内蒙古自治区神经内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以及包头市医学专业质控中心6个。 包头市中心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秉承“精勤仁和”的院训,为打造一流品牌医院不懈奋斗!
2025-08-20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爱婴医院”、“自治区级文明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二级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呼和浩特市慈善医院”、“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红十字医院”等荣誉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3500㎡,建筑面积为6600㎡,开放床位100张。医院现有职工194人,专业技术人员151人,其中高级职称48人。 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中医康复科、麻醉科、急诊科、体检科、疼痛科、感染性疾病科、全科医疗科共15个临床科室。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药局、药械科、供应室、病案室等7个医技医辅科室。其中中医康复科为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学科。该科室在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开拓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和国际先进的治疗模式,建立了中医康复体系,在肢体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脊髓损伤、颅脑外伤、脑瘫、周围神经损伤等,开展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并被指定为呼和浩特市小儿脑瘫定点医疗康复机构。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摄影系统DR、进口B超机、彩超机、脑彩超、心电遥测监护仪、TCT分析仪、臭氧治疗仪、红光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可视人流系统、电子阴道镜、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血细胞分析仪、动态血压计、生物安全柜等。可开展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脑梗塞、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各种体表肿物切除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骨良性肿物切除术、肛肠疾病、外伤清创缝合、剖宫产、子宫肌瘤、卵巢肿物、妇科常见手术及治疗、中医特色治疗、小针刀、穴位贴服疗法和脑血管疾病引起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炎、牙龈炎、牙体缺损修复、牙列缺损缺失修复等临床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康复科拥有神经功能重建系统(生物反馈)、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中低周波治疗仪、激光治疗仪、SSP电子脉冲治疗仪、冷热治疗仪、光能微电脑治疗仪等大型全面的康复设备。 医院设立“ 一站式” 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有效落实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一站式”直接结算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制度。 2019年医院已引进日本进口富士电子胃镜、肠镜,开设胃肠镜室。 医院还兼有新城区东、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中心是由新城区医院承办、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设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居民患者提供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十四项内容。 医院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内蒙古人民医院、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等多所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骨科、中医科、内镜中心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专科联盟医院。开辟了与上级医院的绿色通道,确保新城区医院患者可直接转诊入住签约上级医院病房,上级医院的康复患者,可直接转回新城区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医院与新城区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医共体合作关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医疗服务,并常年开展义诊、健康科普宣传等公益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医院在新城区医疗卫生领域的辐射和带头作用。
2025-08-20额济纳旗人民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全旗唯一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医疗机构。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盟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盟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全院在岗人员总数154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名。现有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20人。 医院占地面积15000㎡,建筑总面积7703.8㎡,核定床位110张,实际开放床位102张。全院设有内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精神卫生门诊;五官科;急诊科(“120”急救分中心);物理诊断科(心功能室、超声诊断室、胃镜室);检验科(储血点、病理室、痰检室);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药械科;护理部(内儿科护理单元、外妇科护理单元、传染科护理单元、门(急)诊护理单元);医务科;财务科;总务科(后勤、车队);科教科;预防保健科(感控科);信息科;综合管理办公室;党建办和医保科。 设备情况:现有飞利浦1.5T磁共振1台、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机1台、移动DR机2台、飞利浦双板DR1台、西门子数字胃肠机1台、超声彩色多普勒仪6台、呼吸机14台、全自动生化仪2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2台、肺功能检测仪1台、液电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1台、电子鼻咽喉镜1台、电子腹腔镜1台、牙科治疗仪3台、96通道扩增仪2台、提取仪2台、集中供氧设备1套、方舱CT 1台等先进设备。
2025-08-19阿拉善右旗蒙医医院是自治区西部边陲第一所民族医院,于1980年8月建立,是一所以蒙医药为主,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民族医院,2012年4月28日新建阿拉善右旗蒙医医院综合大楼,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32平方米。2015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二级乙等民族医院,编制床位33张。根据临床二级蒙医中医院标准,内设蒙医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疗科、药浴理疗康复科、治未病科等23个科室。核定人员总量为50人,现在编在岗33人,备案制管理3人,共计3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人,目前已聘正高2人,副高8人、中级9人、初级14人;工勤技能人员3人。
2025-08-19阿拉善右旗人民医院坐落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三级政府所在地。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阿拉善旗第四苏木卫生所。1959年改名为雅布赖医院。1961年改名为阿拉善右旗人民医院至今。 阿拉善右旗人民医院是全旗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及中西医为一体的二级非营利性综合医院。2016年10月,被阿拉善盟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审为二级综合医院。2014年11月,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 医院综合大楼现址新建于2006年,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120.7平方米,主体楼6120.7平方米,新建医技楼2000平方米,传染病区1000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70张,实际开放70张。核定编制110人。现有科室26个。其中行政管理类科室6个;临床服务类科室10个;医疗技术类科室6个;医疗辅助类科室4个。 医院现有飞利浦64排128层CT、DR、移动DR、C型臂、美国GE四维彩超、德国狼牌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负压救护车等一批大中型医用设备。建设有2个生物实验室、PCR实验室、1个千级层流手术室和1个万级层流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氧中心等基础设施。 医院信息化建设,于2020年2月进行HIS系统升级改造,包括住院病人入出院管理系统、药房管理和收费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门诊挂号和收费系统、后勤管理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和缴费系统、电子居民健康码系统,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全院职工秉承“博爱厚德、精诚创新”的院训,发扬“团结、勤奋、务实、开拓”的办院精神,践行“以崇尚医术、弘扬医德、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办院理念,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不懈奋斗。
2025-08-19阿拉善左旗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2年6月,前身为阿拉善自治区妇幼保健站,1982年6月由阿拉善左旗妇幼保健站和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妇幼保健站(即阿拉善自治区妇幼保健站)合并为阿拉善左旗妇幼保健所,1997年10月挂牌成立阿拉善左旗妇幼保健院,是盟、旗、镇三级政府所在地唯一一所旗级妇幼保健机构,是全盟唯一一家获取“爱婴医院”殊荣的医疗卫生单位。2015年7月阿拉善左旗妇幼保健院与阿拉善左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合并为阿拉善左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同时保留原阿拉善左旗妇幼保健院牌子,2016年1月被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