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下的赤峰市医院卒中中心
发布来源:赤峰市医院 发布时间:2020-05-22 16:21:46
新冠下的赤峰市医院卒中中心
李文丽 李文平 郝晗宇
2020开年之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风暴席卷祖国大江南北,打破了往日的安静祥和,举国上下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我院所有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穿上“战袍”,奔赴这没有硝烟的战场,用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冬春之交,正是脑卒中的高发期,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科学、有序地开展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防护,是疫情期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卒中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献言献策,在多个兄弟学科的全力协作下,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疫长城和高效有序的卒中救治诊疗模式。
一、多方位培训,避免交叉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感染呼吸系统,但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头晕等。另外,卒中患者在免疫力低下、吞咽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易并发卒中后相关肺炎同时伴发热,与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又极为相似,为临床排除新冠肺炎增加了巨大的难度。卒中中心所有医务人员面对严峻的疫情,沉着应对,在医务部的协调下迅速成立防控小组,本着“防疫第一,生命至上,急慢分流,科学施救”的救治策略,组织所有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断更新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的《神经病学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第一版)》、《脑血管外科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第一版)》、《神经介入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第一版)》以及医院下发的各项防控规章制度、流程,培训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如谈话时医生和家属均佩戴口罩,且保持1米以上距离、诊疗过程中应避免人员聚集,在诊室内接诊患者时尽量位于上风向位置等,通过多方位的培训不断提高卒中中心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识别能力,尤其是卒中中心的“第一道屏障”——急诊神经内科,各病区派出了精兵强将出诊。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例新冠可疑患者,为了保护每一位一线人员,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又再次请曾在发热门诊战斗过的神经内科医师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做到防护无死角,最大可能避免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交叉感染,保障“卒中急救绿色通道”7*24小时畅通无阻。
二、优化流程、急慢分治、科学施救
1、构建疫情下的卒中中心快车道
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早期开通闭塞的血管,使血流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降低卒中的死亡率、致残率。但血管再通新技术——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取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黄金6小时” 。研究表明,每延误一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而在新冠肺炎的流行期,排查新冠肺炎所耗时间无形中成了阻碍绿色通道畅通的一道坎。但为了保障卒中绿道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用上救命的溶栓药物,卒中中心优化了急性脑卒中绿道患者救治流程,并与新冠肺炎专家组建立了多学科协作快速应急反应小组,全天候负责新冠肺炎排查工作,在原有绿道基础上搭建了一条快车道。针对符合绿道标准的患者迅速进入卒中中心快车道,同时开具头CT、肺CT和血常规,10分钟内出具检查、检验报告,对异常者发出危急值预警,通过快车道联系新冠专家组排除新冠肺炎后,患者即刻被绿道护士奔跑着转运到卒中过渡病房进一步溶栓治疗。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快速收入2号病房楼10楼的发热病房,由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在三级防护的情况下,进一步评估、治疗。通过快车道的构建,明显缩短了疫情下的DNT(到院至静脉溶栓开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