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改善服务
改善服务

改善医疗服务进行时——呼和浩特市深化分级诊疗 让专家走近百姓

发布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发布时间:2019-09-18 02:49:29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以内蒙古人民医院为例,2018-2019年内蒙古人民医院共派出14个科室的22名专家赴成吉思汗社区分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从急危重症的救治、专科专病培训、病种质量管理、专科专病建设等方面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实力。

  医疗资源下沉 为基层医院强筋健骨

  内蒙古人民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坐诊,方便群众看病。

  分级诊疗不仅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还对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得个头疼感冒就去大医院,人多看病十分不方便,现在每周固定时间,大医院的专家来社区医院坐诊,不仅节约看病的时间,还能和专家多了解下自己的身体状况,真正方便了老百姓。”家住呼和浩特市通和小区的居民沈贝贝说。

  分级诊疗中的“紧密型医联体”科室与科室的直接对接,打通了患者的就医通道,如果遇到紧急的或者需要大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时,基层医院可以直接对接大医院的相对科室,将患者直接转到大医院的相应科室精准治疗,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间。

  内蒙古医联体办公室主任陆俪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内蒙古人民医院的医联体的模式主要分为松散型医联体、相对紧密型医联体和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其中,相对紧密型医联体是为提升成员单位专科医疗和学科建设水平,以专科联盟的形式实现科室间的直接对接、帮扶,开展急危重症的救治、专科专病的培训、专科单病种质量管理等一系列专科发展举措。

  内蒙古人民医院专家和家庭医师签约团队入户出诊随访。

  受内蒙古人民医院委派到成吉思汗社区分院担任副院长的马可为告诉记者,内蒙古医联体建设主要解决的是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过去由于基层的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起不到兜底的作用,患者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产生了不信任,导致大部分患者都去了大医院。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推行了分级诊疗制度,紧密型医联体就是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一部分。目前,内蒙古人民医院就与成吉思汗社区服务中心结合成了“相对紧密型医联体”。

  据统计,一年来,成吉思汗社区分院向上转诊疑难、危重病例约20余人次,快速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可实现在黄金120分钟内进入血运重建。在上级医院全方位的指导下,内蒙古人民医院多次下专人对成吉思汗社区分院的院务管理、绩效考核、院感管理等进行了指导。

  发挥医联体模式优势 提升基层医生业务水平

  内蒙古人民医院专家在基层医院现场教学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呼和浩特市积极开展名医工作室创建,三级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名医工作室,由医院高层次专家担任领衔人,定期到社区开展门诊、查房、临床带教等工作,带动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名医优质的医疗服务。

  毫沁营乡卫生院作为呼和浩特市首家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结合成“相对紧密型型医联体”,并加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成吉思汗社区分院”的牌子。医联体成立后,门诊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以及就医体验。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手把手教学,毫沁营乡卫生院的全科医生临床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学习了规范的诊疗方案,对于中医、康复医学、影像学、超声医学、护理学等多个学科进行不定期业务指导,行内部同质化管理。

  成吉思汗社区分院副院长马可为告诉记者,优质的医生资源下沉到基层的同时,我们还要将输血变造血,在专科联盟培训的基础上,有专门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将基层医院的护士分批的派到内蒙古人民医院进行操作技能培训。

  “互联网+医疗”提升基层医院综合实力

  记者看到,呼和浩特市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许多家长抱着孩子等候叫号就诊。“过去给孩子接种疫苗只固定在一家社区医院,每次来都是人山人海,过程繁琐,浪费时间。现在只需要在接种本上贴上孩子唯一的条形码,就可以在全区任何一个地区通过全区信息化系统及时完成疫苗的接种。”家住海东路社区的居民郝莉说。

  在社区里就医,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自动排号。

  据了解,海东路社区卫生中心于2019年5月开始实行电子健康码。居民只要申请二维码就可以在挂号窗口免费挂号就医。通过“社区医疗服务共享平台”的建设,搭建互联网诊所,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时间和空间,为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轻微病人群提供便捷的在线咨询服务、挂号预约服务、上门随访服务,实现医生与患者的线上加线下双向互动。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医生工作的准确性,在保留患者检查结果的同时也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通过手机APP建立辖区内居民健康群,居民与医生可以随时互动交流。

  大数据将辖区健康状况分类存储,让“智慧医疗”方便群众。

  据了解,根据“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结合呼和浩特市医疗资源布局,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专科优势等因素,确定了医疗集团、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托管联合体、高层医疗协同体为主的医联体模式。截止目前,呼和浩特市共建成医疗集团3个,专科联盟48个,医共体10个,紧密托管医联体10个。目前已建成名医工作室36个,专家人数达到139名。呼和浩特市级财政对每个名医工作室给予每年25000元的补贴,主要用于专家生活补助。同时,三级医院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与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天津肿瘤医院、中科院肿瘤研究所、佑安医院、北京301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北大口腔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让首府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