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改善服务
改善服务

改善医疗服务进行时——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科室联合挽救新生儿

发布来源:宣传处   发布时间:2019-08-12 01:06:21

  7月12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王朝阳团队为出生仅36小时的新生儿小琪实施肠穿孔手术,经过一周的康复,小琪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即将出院。这不仅治疗了小琪的疾病,也刷新了医院患者的最小年龄,也标志着我院小儿腹部外科首例手术成功完成。

  小琪是在托克托县当地医院顺产出生,母亲孕期产检时就发现胎儿腹腔多发囊性包块,胎儿横结肠及降结肠扩张,由于多方面原因并没有进一步检查,出生后出现间断呕吐4次,17小时未排大便,小琪父亲很快联系当地120来到我院,当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小琪不停的呻吟,出现四肢皮肤青紫,儿科副主任医师张亚昱立即将小琪收住院。

  入院后,儿科团队马上进行抢救,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行全腹CT检查,考虑腹部包块,立即请小儿外科王朝阳会诊,建议腹部彩超检查,经过超声诊断科副主任医师李晓艳团队认真检查,发现患儿小肠全程扩张,右侧腹部包块,结肠不充盈。随即组织小儿外科、新生儿ICU及多科室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会,经过会诊,患儿诊断为肠梗阻、胎粪性腹膜炎、肠道闭锁可能。胎粪性腹膜炎可以引起患儿腹腔感染,抢救不及时可以导致感染性休克,大家一致认为患儿病情危急,具有手术指征,尽快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请麻醉科会诊,并且和儿科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和备选方案。

  入院30个小时后,小琪进入手术室,新生儿麻醉难度大,手术风险大,评估患儿的整体情况后,由麻醉科副主任韩志强指导麻醉,主任医师都义日、副主任医师郭春燕两位实施麻醉,新生儿科、超声诊断科、胃肠外科多科室联合组成手术组,新生儿导尿困难,泌尿外科主任易发现亲自为患儿进行导尿处置,成功麻醉后,在胃肠外科专家董培德指导下,王朝阳术中探查见腹腔内少量淡黄色腹水,肠管扩张,距离屈氏韧带75cm处可见一处约0.4*0.3的小肠穿孔,有胎粪排出,缝合后,因为考虑患儿出生后未排出胎便,结肠状况不明确,所以行肠穿孔造瘘术。术后小琪被送往儿科重症进行观察治疗。

  “小琪一出生就患有肠穿孔,肠梗阻无疑是不幸的,但是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医院2018年11月成立了小儿腹部外科,团队经过北京儿童医院专科学习后,6月24日正式成立了小儿腹部外科专科门诊,可以针对小儿阑尾、腹股沟疝的患儿进行微创治疗,对小儿急腹症包括肠套叠、肠梗阻、美克尔憩室出血、肠重复畸形、肠旋转不良等疾病进行第一时间诊断和适时地治疗,同时对小儿肛周感染性疾病、肛门直肠先天畸形、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道系统畸形等疾病开展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希望以后能健康成长,也感谢各科室对于我们小儿腹部外科的帮助,没有他们,手术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王朝阳说。(李玮珺供稿)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