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改善服务
改善服务

改善医疗服务进行时——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儿科病房精心救治 早产弃婴康复出院

发布来源:宣传处   发布时间:2019-07-15 01:13:45

  5月4日晚上22:40分,正是小宝宝们的入睡时刻,儿科病房走廊内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的“妈妈”送来一名早产女婴“许绣妍”。福利院工作人员介绍:患儿由于早产,体重过低,出生时被家人遗弃,这是捡到的第二天,宝宝8小时未进奶水。当护士把婴儿接到手中时,发现患儿骨瘦如柴,体重只有1.3kg,精神状态、反应极差,四肢冰凉,体温测不到,拒奶,生命岌岌可危。

  看着这个毫无生气的小生命,值班医生兰晓晓和护士马腾杰意识到小女婴正徘徊在生死边缘,治疗刻不容缓,迅速对孩子进行保暖、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建立静脉通路。

  因为早产,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医护人员将“小绣妍”放在离护士站最近的抢救室保温箱内,方便护士随时观察她的病情变化。每次接触“小绣妍”时,医务人员都严格进行手卫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发生。为了避免感染,医护人员还给她进行专门的口腔护理、脐部及臀部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最难过的要数营养关。起初,“小绣妍”不会自己吃奶,只能鼻饲,每次注射1毫升奶粉,一天喂近12次,同时采用静脉营养治疗。

  由于“小绣妍”比较特殊,化验的各项指标不在正常范围,不具备PICC置管的条件,只能静脉穿刺进行治疗,大大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难度。有时候给“小绣妍”喂一次奶,要花半小时,起初2天鼻饲奶粉后,“小绣妍”腹部胀气明显,只能暂进食水,24小时的静脉高营养和能量的输入,腹胀逐渐好转,医护人员开始尝试着用滴管喂养,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小绣妍”自己会用奶嘴吸吮,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小绣妍”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逐步闯过低体温关、消化关、呼吸关、感染关。

  虽然血糖还经常波动,从最初的1ml到用奶嘴吃8毫升的奶是眨眼之间的事。历经10天的治疗,体重增长不理想,护士长带领大家一起讨论,查找原因,针对护理方面的问题,组织了护理查房,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最后决定暂停喂养福利院提供的普通婴儿奶粉,科室给提供进口的雀巢早产儿奶粉进行喂养。

  为了保证患儿住院期间安全,日常护理中的各个环节,只要能想到的,护士们都努力做到更细致、更周详。每一位护士都爱心满满的,她们如同妈妈般照顾着“小绣妍”,担心她的手抓伤自己的皮肤、抓到静脉留置针,护士妈妈们特意缝制了小手套戴在她手上;为了让“小绣妍”在保温箱内睡的更舒服,护士妈妈亲手缝制了“鸟巢”,让她更有安全感。在医护妈妈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下,“小绣妍”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小绣妍”已经度过危险期,逐渐减少静脉液体输入,并顺利出温箱,出箱后生命体征稳定,状态良好,吸吮有力,可以吃30毫升的奶,体重也增长到了2.8千克。

  “小绣妍”虽然失去了父母的爱,但在儿科病房这个大家庭中,她却得到了所有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大爱无痕,诠释着医务人员高尚的职业修养。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