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疗服务进行时——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护理延伸无缝隙
发布来源:宣传处 发布时间:2019-06-06 02:04:17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为患者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从患者需求入手,全面启动护理延伸服务,让患者享受到妇幼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开设“助产士门诊”和“妊娠期糖尿病营养门诊”。助产士“一对一”的帮助准妈妈制定分娩计划、应对分娩时的疼痛、对不同分娩方式的认知、临产前的心理辅导、把握入院时机及住院流程;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开设“关爱糖妈妈GDM营养课堂”,从基本理论到食物模型,血糖监测到运动方法等方面科学合理的控制了血糖、也控制了胎儿的体重,进而增加了顺产率。全年管理高危孕妇5123人;重点回访人数3600人;助产士门诊授课人数共1275人;指导孕妇体重控制9421人;进行膳食处方指导 1074 人次;管理超重孕妇1819人;血糖控制效果回访满意率92.2 %。
产房开展“非药物无痛分娩”、“温柔接生”等专科特色服务。通过音乐、热敷、按摩、助行车、自由体位、陪伴分娩等方法缓解产妇在生产时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从而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产后出血率;分娩时采用适度保护会阴,温柔接生,大大降低了侧切率,减少对会阴的损伤。2018年全院分娩量8598例,自然分娩率64.8%,剖宫产率35.2%,侧切率13.7%,非药物镇痛分娩率100%。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母乳喂养。孕妇入院后由产前责任护士给予母乳喂养宣教指导,产后责任护士有针对性的指导母亲抱乳、新生儿乳房含接、乳胀处理等,教会产妇在院期间掌握母乳喂养技巧,使母乳喂养率达到93.87%以上。
孕妇学校开展“网络直播课堂、线上孕妇学校”,制作网络直播。医院组建一支由产科、新生儿、儿保科、护理、助产等10多名专家组成的网络孕校授课讲师团,制作网络直播,方便孕产妇随时随地学习。
儿科门急诊开展静脉输液“无针一体化”。留置针保留72小时使用率达95%以上;为不耽误学生学习,开通“中小学生绿色通道”凭学生证明优先安排输液,受到家属的好评。
医院成立PICC门诊,随时为出院患者进行专业技术护理和指导,全年共进行PICC管路维护3158人次,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
NICU开展“袋鼠”护理,让早产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增加早产儿安全感,增进母子感情,减少住院天数,教会早产儿父母对早产儿的专业照护;开展“暖心护理”,从患儿入NICU开始,护士每日记录低体重宝宝变化,通过照片,文字语言的形式整理成册,直到宝宝出院。
牵头成立医联体护理学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2018年5月,医院牵头成立了内蒙古妇女儿童医疗保健联合体护理学组,全区共有30家成员单位加入,免费接收19家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进修学习。对31家基层医疗机构32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护理精细化管理”培训。
这些延伸服务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减轻病人的痛苦,也增进了护患感情,同时在普及健康知识、减少住院次数、减少出院并发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院服务形象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