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全国医务人员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经过2个月的不懈奋战,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疫情迅速蔓延,为防止境外输入性病例,防疫情、防扩散成为现今防控的重中之重。呼和浩特市飞机场成为国家首批国际航班入境点之一,成为国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迅速成立由云成、段振敏、梁秀珍、朱艳飞、李杰、马兰良组成的机场120小组,负责机场120转运入境发热人员的工作。由于该院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因此两台负压车被编为了1、2号车,第一个进入机场工作。
工作第一日大家最忙碌,从机场运送发热人员回来,返回消杀点消毒后,再次返回机场转运人员,从早上10点多穿上防护服,直至凌晨三点才回到酒店休息。救护人员因穿着防护服,救护车后仓空间小,不透气,在机场出现了头晕恶心、胸闷等不适症状,但她们仍旧坚持工作,现在他们在工作时都自备了防晕车药物。
来机场工作已经9天了,他们平均每日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有时甚至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每日穿脱防护服8次左右,因为天气逐渐转暖,车内不能开空调,中午是汗流浃背,到了晚上气温下降,防护服内的衣物潮湿更加寒冷。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不敢喝水上厕所,甚至不方便吃饭,但即便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这只队伍中也无一人抱怨,无一人退缩。大家互相团结、相互照顾,互相鼓励,有困难一起解决,一起克服。
一天中午,团队中的朱艳飞眼睛红红的,大家问她怎么了,她才说,自疫情开始后她就把孩子送回了奶奶家,已经两个月没见面了,今天中午抽空和孩子视频时心里有点难受。是呀,这支队伍中云成大夫的孩子也只有2岁,他听着也是沉默不语。团队中的梁秀珍,是一名51岁的老护士,上过“非典”一线,经验丰富,待人和蔼,疫情开始初期,大年三十被安排在医院预检分诊处工作,接收了改院第一例留观病人,这一干就是2个月,没有休息一天,此次毅然接受医院安排的120出诊任务,在工作时她口袋里装着丹参滴丸,说不舒服时吃几颗就能继续工作。
团队中的李杰、马兰良两位司机,是两名年龄都超过五十岁的共产党员,这时候的他们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精神,他们用自己过硬的技术,为转运病人安全,开车时稳驾慢行。马兰良家里亲人住院,说好陪床,但因为工作无法顾全,只能委托妻子孩子去代替自己陪床。李杰更是腰部扭伤多日,正说过完春节休几天病假,去看看腰,但接到疫情通知,一直坚持在驾驶室中工作。他们经常说“个人家里的事,都是小事,现在工作第一位”。他们都是舍小家为大家,这背后还有每个家庭的支持与理解!
“在一次转运从西班牙回国的老夫妻途中,我和他们聊天,他们和我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谢谢你们,中国真好,中国是真的厉害,我听了很感动,我和他们说,你们放心,不要害怕,回来就好,也欢迎你们来呼和浩特”,段振敏这样描述着。也许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却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感激之情,此时,我们不止是医务人员,更代表着国家对海外游子的赤诚之心和对他们的关怀。
从3月18日现场演练开始,院领导和感控科负责人多次亲临机场为120小组加油打气,叮嘱大家做好防护,每日到现场监督大家穿脱防护服,该院120小组在机场的工作表现,得到了自治区、市两级卫健委的认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该院机场120小组是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国外的家人们,请放心,我们接你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