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请缨出征
新冠病毒——一种可怕的病毒在猪年的岁尾忽然爆发,短时间内就从武汉席卷中国大地,我们的家乡内蒙古虽然地处北疆也未能幸免!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域的“领头雁”,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迅速做出反应,责无旁贷地站在了抗疫的一线。
2020年1月23日星期四下午,医务部紧急召集感染科全体医生开会,立即启动24小时发热门诊排查新冠,确保呼和浩特不出现大面积传播感染!次日,医院领导班子在感染科现场办公,感染科就是站在最前线的“排头兵”,医院交给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护守住附院的阵地,守住我市的阵地,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不可以漏掉一个疑似病例,医护和一线人员不可以有一个感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此地拉开……
每天关注着武汉方向传来的疫情新闻,又看到院里紧急的启动疫情防控,作为一个在感染病专业工作多年,有着同样党龄的我,尽管已经退休返聘7年,此时此刻怎能袖手旁观,于是我决定请缨出征,和马臻主任表达了我到一线去的想法,也得到科室医护的共鸣。就这样,初二清晨我便踏上了抗击疫情的征途。随之,院里临时授命,让我承担了发热排查门诊的管理工作。
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健康才能保证完成任务
凭着2003年抗击非典的两个月的一线工作经验,我还是迅速开始投入工作:
——“人心齐泰山移”!我清楚地知道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感染科年轻的医护人员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大家全力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
——“细节决定成败”!根据现有感染科流程及布局,与王婷、张海英两位护士长查缺补漏,认真完善病房、发热门诊、检验科、挂号室及保洁员的流程及标识,严格把关并重点培训相关人员的防护技能,尤其对没有医学知识的卫生员和挂号员,对他们反复强调分管区域按流程并要求做好自身防护!确保每个环节执行到位,才能保证抗击疫情的基本链条通畅。
非常感谢我们的医生、护士、检验、保洁员及挂号员的辛苦付出和认真执行,他们都是保证打赢这次战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这场战役之中,没有推诿抱怨、没有豪言壮语,但这些奋斗在一线的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平凡而伟大,令人难忘…
共同抗疫中的点点滴滴
发热排查门诊正是我院、我市抗疫一线,我们发热门诊的同事就是冲锋在烽火线的卫士,我们竭力做好筛查疑似新冠患者,确保自己“战友”的生命安全,护卫所有市民的健康。
防护服不透气,穿得多了身体出的汗排不出去,但厚厚的防护服却不能保暖,办公室要保持空气对流,于是寒风吹来,冷冷的汗就会黏在身上,双腿10分钟左右就被会吹的麻木;再加上口罩,护目镜,呼出的哈气很快聚成水,冷冰冰地留下来…而每天一个班(4小时)要接诊20—30个患者,反复详细询问流行病史,填写各种表格,酌情申请专家组排查,沟通协调……繁琐的工作流程是确保筛查效率的前提!一个班下来,汗水湿透的衣服冰冷,护目镜、N95口罩摘下见到的是满脸深深的压痕,一周下来每个人的鼻梁上几乎都是一片红肿甚至水泡…看着脱掉防护用品的一个个 “丑小鸭”, 我觉得她们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孩子。
为了节省医疗资源,大家上岗之前都不敢喝水,而这也加重了一些医生原来就有的肾结石发作。刘瑞军医生,在一次值班中,就突然感觉尿痛,小腹憋涨难以忍受,B超发现了泌尿系结石,他说轻伤不下火线,为了不耽误诊疗患者,通过大量喝水后,终于将一个黄豆大小的结石排除体外,随即症状缓解,没有要求休息,他又回到了一线。在隔离的生活区,他还肩负着为大家后勤保障排忧解难的工作,看着他忙来忙去的身影,大家风趣的开玩笑,遇到新冠,石头作乱,石头再硬,干不过硬汉!
蒙古族汉子鮑琢,美女赵海珍,无论白班还是夜班,总是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急重症患者,救护车送来昏迷的患者,诊室突然晕倒的患者……因为每次只有一个医生值班,在排查救治患者的同时,还要一肩挑,负责请求上级医生的援助。而每每遇到这样的紧急患者,从上报开始,到医院总体指挥,科主任进入一线,开通绿色通道,收入发热排查病房,上下联动,有条不紊。一场场紧张的战斗,也让两位医生的应急能力迅速增长。
娜丽医生科里公认的心灵手巧,身兼数职,除了一线工作还是兼职秘书,不辞辛苦安排门诊的排班等工作。科里女医生多,尽管进入一线全副武装看不出颜值,头发长了怎么办,休闲之际娜丽医生又变身为大家的理发师。
奥墩托娅医生由于身体欠佳,门诊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血压出现问题不得已下线整休,但是为了缓解其他同事的工作压力,调整一周状态好转随即重返一线,继续加入抗击一线的队伍。
年龄最小的90后的女医生赵文江,刚刚参加工作,就面临这么严峻的疫情,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她克服内心的不安,向师哥师姐学习,勇敢地进入角色,认真工作,无怨无悔。
负责全院会诊“新冠肺炎”本科室的专家组成员(其其格、孙美艳、马臻主任、乌云主任),她们除了一线的值班与管理就是4天一个的24小时会诊工作,与相关专家(呼吸、影像、检验、儿科等)一起把控着排除、疑似、确诊的重要环节。他们的决策决定患者去向,肩上的单子,思想的压力可想而知!
科里人员的默默坚守,同样引起了指挥这次战役的院领导的注意和关爱,考虑到本科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专门挑选抽调3位其他科室的医生,先后来给我们做外援,这给发热门诊这个团队增加了力量和活力,大大减轻了感染科医生的工作强度,他们是放疗科林宇和消化科杨琴、岳宏宇医生,对他们请缨上线,给予发热门诊的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守望互助、团结一心、迎难而上,这就是我们附院人。
张海英护士长为首的护理督导团队,每天以饱满的热情与工作状态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她们是白君莲、马雪娇、路阳、周玉娥,她们认真负责地为每一班认真地为我们每一位进入门诊的医护人员整理、穿戴“护甲”,保证每个一线人员的防护安全。
为了避免患者流动减少相互交叉感染,并迅速进行分检,检验科的安屛大姐带着90后小胡、小杨每天也全副武装,认真检测及时准确地将报告单发送给临床一线的医生。挂号收费员还有外援跑外的护工、送检、护送患者等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是我们的亲密伙伴,陪着我们从凌晨到日暮一起坚守。保洁员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每日的就诊人数都在30左右,高峰时会到40人,而我们的工作场所,一直保持着清洁卫生,这得益于保洁员的及时清理和消杀。
从1月25日内蒙古启动疫情一级响应到疫情下调至三级响应过去20余天,发热排查门诊患者日渐减少,呼和浩特地区保持“零”的状态已经月余,内蒙古地区也再未出现新的病例。但是,这场无硝烟的战役并没有结束,面对相继发生全球疫情的发生,作为我们感染届的医务工作者仍然任重而道远!
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我看到的是每个人的坚守和奉献;面对困难、不适和艰险,我看到的是每个人的勇往直前;这就是医者的初心,这就是附院人的风采!在这次抗疫中门诊接诊发热患者 1367人,留观71人。没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遗漏,没有一位医护、挂号及保洁人员人员的交叉感染,这就是面对复杂疫情、面对全院战友、面对呼市人民,我们这个团队在院领导的领导下,与全院医护专家合力共同奋战,交出的答卷!
后记 :我作为一个感染届的老兵,曾经在内蒙古感染病学术界带领大家一道同行,经历过历次大大小小的疫情,尤其,刻骨铭心的当属2003年的非典疫情,附属医院是救治非典最多的主战场,我们的医护人员为了救治重症患者的生命,在气管切开及护理中感染。但是有院领导强大的指挥,附院人万众一心,争分夺秒,取得了这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我们的医务人员全部康复。事隔17年,尽管退休进入二线工作,这次出来工作走上一线,带领大家做好防护及发热门诊新冠排查工作,也是尽我一份力量。从年前的1月23日至今,感染科的医护人员已经整整 50天没有休整,仍然认真地奋战在一线。看到他们鲜活的生命力,每天每个人的点点滴滴无不为之感动,他们在这次抗击疫情、保证疫情的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人生的道路上也重重的填加了一笔阅历。(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