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武汉疫情“集结号”吹响,还没来得及享受假期的医务工作者,还没有和亲人们好好团聚,他们就踏上了去武汉的征程,因为他们是医生和护士,抗击疫情是他们的天职。
她放下没断奶的孩子驰援武汉
2月4日,巴彦淖尔市医院呼吸二科护士张永萍将自己还没有断奶的孩子留给了老公,含着眼泪随同援鄂医疗队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征程。
她是位拥有10年呼吸专科护龄的“老护士”,她工作认真,踏实肯干,经验丰富,2017、18连续两年被医院评为三八红旗手和优秀护士。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10岁,儿子16个月,还没有断奶。
2月4日早晨8:15,张永萍接到了支援武汉的电话。“接到电话,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从报名参加医院疫情防控救治应急小分队,我们一直处于备战状态,虽早已做好了随时奔赴一线的心理准备,可看着身旁还没断奶的孩子,心还是揪扯着疼。”尽管这样,她还是听从指挥,迅速整理好行装,到医院集合。“国家需要,使命在肩。我是呼吸科的护士,也是此次疫情救治一线最需要的护理人员,支援武汉,我责无旁贷。”
此次的“逆行”,直到踏上行程,张永萍的父母还是没有同意,她把照顾老人和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多年来一直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丈夫,毅然前行。
她舍弃留了十年的飘逸长发
“现在不是计较个人得失的时候,留了10年的长头发剪掉会有不舍得,但为了方便穿脱隔离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需要我们的患者,这点损失不算什么。”
2019年12月,在北京进修三个月刚回来的蔡丽丽,还未与家人充分享受团圆的喜悦,随着一声武汉医务人员紧缺的紧急号召,她义不容辞加入到赴武汉支援的队伍当中。
“现在是武汉最困难的时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大家都不去支援,武汉怎么办,武汉的病人怎么办,疫情怎么办,我们应该共渡难关。”这是蔡丽丽父亲在她赴武汉临走前告诉她的一段话。
蔡丽丽出生于1989年,2010年来到巴彦淖尔市医院工作,在呼吸科一干就是7年。2017年,巴彦淖尔市医院改革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她被分配到了重症医学科(ICU)B区。工作后,优秀护士、三八红旗手、静脉小能手等荣誉都有她的名字。
蔡丽丽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50多岁,女儿今年8岁,丈夫是临河区人民医院手麻科的一名护士,平时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作为同行的丈夫,更加能理解她的辛苦,舍小家,为大家。
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实行6小时工作制,但是蔡丽丽一行从出发到医院,穿脱隔离衣等各种流程算下来怎么也得10多个小时,值班期间,2名护士需同时照顾40多位患者,对他们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灵上的抚慰。
蔡丽丽说,虽然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被蒙蒙雾气罩着的眼罩一戴就是好几个小时,但是心里一想到全国各地的人都在拼命努力的抗击“疫”情,就不觉得累了,她坚信总会有所有人摘下口罩露出笑容的那一天!
一位单亲妈妈的义无反顾
“我没告诉孩子来武汉救援的事,她特别懂事儿,我怕她担心。”2月4日,巴彦淖尔市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弓孟夏瞒着自己8岁的女儿,与医院的队友们一起奔赴武汉,支援疫情一线的救援工作。
弓孟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岗位上工作了六年。“我是2014年参加工作的,当时有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两个科室的护理岗位可以选择,想更多的历练自己,就选择了重症监护室(ICU)。ICU护士守护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不仅使我的护理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我的认知与心智也在一次次的抢救或患者的不幸离去中成熟。我们都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也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
在生活中,弓孟夏还是位蕙质兰心的单亲妈妈。“孩子和工作是我生命最重要的部分,工作让我的生命更具意义,而孩子,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每天工作很累,白班夜班的这样倒班,再拉扯个孩子,确实很辛苦。但是,我累并快乐着。工作中我享受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生活中我也感受着作为母亲的幸福。业余时间里,我们母女游泳、跑步、打羽毛球,单亲妈妈的生活虽然难了点,却也能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感恩带给我美好生活的一切,感恩医院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的认可和生活上的关心,希望为国家、为社会尽绵薄之力。所以面对疫情的突然来袭,我自愿参加救援队,义无反顾前往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