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杨列梅:让爱心在护理中闪光

发布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1-16 11:28:49

  •  

  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份用一生热衷追求的事业,用心浇灌,收获理想。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医院儿科质控护士杨列梅。始终用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

  她已经在护士岗位默默耕耘了十余年,虽然只是众多医务工作者中平凡的一位,但她深爱着这份职业。她用真诚和爱心书写着平凡而光彩的人生;她用绝对的耐心和细心赢得了每一位“小小病患”的信赖,在他们的笑容里,她看到了奉献的喜悦,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力量和人生价值。

  爱岗敬业善学习

  儿科护士这份职业,最不怕的就是“麻烦”,干的也是较为“麻烦”的活,在儿科输液一个孩子最少2-4个大人守着,针还没打,有的家长就先哭了,扎个针好几双眼睛盯着看,这就要求护士不但需要有娴熟的扎针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及稳定的心态,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杨列梅每次和患儿家属沟通都很有成效,患儿家属也很愿意和她交流因为她每次都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为他们着想。

  年轻护士值班时,她经常被叫到医院来,每次都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记得一天夜里,科里来了一个胖乎乎婴儿,值班护士扎了三四针也没扎上,接到科里打电话叫她过来扎。她当时正在给心衰的妈妈陪床,她放下电话,迅速打车来到科室。患儿家属见到她,焦急地对她说:“护士我家孩子高烧三天了,药也吃不进去,这几天孩子精神也不好,光睡觉,实在没办法了我们才来输液的。”你给我们好好再找找血管。她安慰患者家属说:“你们心疼孩子,我们也和你们一样心疼孩子,我也是做母亲的人,你放心,我一定尽力。”

  她仔细寻找可以输液的静脉,由于孩子又黑又胖,血管都被厚厚的脂肪所覆盖,找了一圈也没发现一根血管。这时她凭多年的输液经验,在孩子头部用手来回按压,最后在耳后发现一根若隐若现的血管,她果断地选择在这下针,没想到竟然一针就成功了。这时孩子家属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拉着杨列梅的手说:“谢谢,谢谢……”。扎完针后她又耐心地教家属:“如何护理留置针,才能避免针滑出血管。”孩子住院期间,她手把手教患者家属在家怎么正确地物理降温,正确指导患儿住院期间的饮食护理等。在她的精细护理下患儿很快康复出院。以后该患儿来医院输液,首先问:“杨护士上班吗?”她上班我们就输液,她不在我就等她上的时候再来输液。像这样找她扎针的患儿越来越多,因此患儿都亲切地称她为“一针阿姨。”

杨列梅给患者做康复治疗

  有多少次她都是刚到家,做好了饭,还没来得及吃一口,就又赶回来“加班”。儿科工作虽然很累、很苦、很枯燥,但是当她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都康复出院,她心里特别高兴。

  拓宽思路勇创新

  杨列梅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开展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时,她细心琢磨,摸索出一套提高穿刺成功的进针手法,率先掌握技术的她,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只要科里有穿刺困难的患儿,不管白天或黑夜,都能看到她蹲下扎针的背影。记得一天夜班,科里来了一对衣着褴珊的夫妇,他俩手忙脚乱打开包被,气喘吁吁地说:“护士你看看我们孩子怎么了?”只见一个脏兮兮,胖乎乎的不足六个月的婴儿,呼吸急促面色发紫,浑身颤抖。体温40.2度,稍有怠慢就会有生命危险。杨列梅立刻把孩子抱入抢救室,及时通知医生,她立即给患儿吸氧,怕呕吐物引起窒息她把患儿头偏向一侧。由于患儿体温太高,四肢循环差,扎针十分困难。这时她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颈部发现了一根如头发般细的血管,稳健的她边摸边进针,扎上了,扎上了,孩子妈妈当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嘴里不停说:“谢谢你杨护士”!

  由于用药及时,病情得到了控制。患儿太小,病情随时有变化,她半小时巡视一次病房,询问家属是否需要帮助,有时家属忙不过来,她就给患儿换尿布,冲奶,患儿家属亲切地称她为:“爱心阿姨”!

杨列梅进行核酸采集

 

  儿科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的工作,细小而琐碎。自2012年医院儿科成立以来,她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认真学习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使自己很快地得到全面的提高,并迅速成长为科室骨干。2013年在全市护理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5年荣获海南区人民医院“优秀护士”称呼;2018-2019年被评为海南区医院“先进个人”;2020年参加首都国际机场经停呼和浩特机场处置工作中,不畏艰险,敢于奉献,荣获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医院“先进个人”,同年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先进个人”称呼。

  “让患者满意,使患者健康”是她永远的追求,她用善良的心灵去呵护患者,用微笑的力量去关怀患者。她倾注的热情、付出的心血,患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这也是她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的莫大鼓励。

  记得有一次半夜三点多,科里突然来了一位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的患儿,整个病房都弥漫着极度难闻的臭味。这时家属由于紧张都不知道干什么好了,傻傻地站那里,杨列梅冲在前面为孩子擦屎、擦尿,换尿布。由于家属走的急什么东西都没带,她毫不犹豫把自己的新毛巾和盆拿出来,给患儿擦身体用。后来患儿病情好转,家属感激地说:“杨护士谢谢你对我家孩子的精心细致的照顾,不好意思把你的东西弄脏了,我给你买套新的吧!”她微笑着对家属说:“看着您的孩子由危转安,我心里特开心,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真情奉献“驻”心间

  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看到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为守护人民的健康主动请缨、逆流而上,用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词,展现出逆风前行的勇敢和无畏,彰显出医者仁心的责任与担当。杨列梅的内心也深受感动,深知自己作为医护工作者,有责任和使命去诠释好自己的角色。

  在白塔机场前线参与疫情防控那段日子里,杨列梅深知入境的这一关是防止国内疫情再次爆发的关键环节,作为医护工作者,为保护祖国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她责无旁

  贷!

  回想起在白塔机场抗疫的经历她都会潸然泪下。记得第一次进仓时,由于紧张,工作时间又长再加上防护过于严密等因素,采样过程中她突然觉得头昏目眩,腹中翻江倒海,一股不可压制的力量由下往上冲涌,瞬间两腮鼓满。但是她心里默默祈祷:“不能吐、不能吐……不能浪费防护服,不能拖大家后腿,不能增加病毒的传播风险。”靠着这股强大的意志力,硬是把含在嘴里的呕吐物咽了下去。这时队长发现她的不适,过来劝她回去休息。她坚持说:“我没事我可以的。”队长看她如此坚定,只好让她继续工作。最后她出色地完成第一次采样任务。

  尽管每次进仓要连续工作八个小时以上,厚厚的防护服下是早已经湿透了的衣物,护目镜也朦胧不清,但是,支撑她继续干下去的,不仅是心中对于“医护工作者”的职业信仰,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国难当前的那种无私奉献。她为自己能有这次抗疫的经历感到无比自豪。

  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

  在患者眼里她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护士。在父母面前她是一个不孝顺的女儿,自从她踏进儿科护理队伍中,逢年过节她多数都在值班中,很少回家陪伴父母,父母年事已高,经常住院,可她很少能陪伴左右,为此她深感自责。在孩子眼里她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幼儿园很多亲子活动她都没参加过,孩子住院都是奶奶在陪床。有一次孩子在家高烧,浑身寒战,还没来得及给孩子口服退烧药,这时杨列梅接到单位的急救电话,她迅速把孩子抱给年迈的婆婆,叮嘱婆婆给孩子服药。义无反顾地赶到抢救现场,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中,抢救结束后,她看到患儿由危转安,她感到很欣慰。这时她才想到高热的孩子还在家,她赶紧脱下工作服,直奔家中而去,这时孩子已经入睡,她轻抚孩子的头,心里酸溜溜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患者都是不能清楚表达病痛的孩子,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吵,累,责任大,压力重,都说“宁扎十大人,不扎一小孩”,所以儿科护士必须要比其他科护士多问多观察,捕捉患儿病情变化。她用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战胜所有困难,用真情为患儿服务。她用平凡的工作诠释了一名儿科护士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天职。(内蒙古医院协会供稿)

©2018版权所有    内蒙古医院协会    蒙ICP备17003977号-1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院协会 总访问量: 您是今天第:位访问者